[发明专利]一种鲤鱼幼鱼的饲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810194632.4 | 申请日: | 2018-03-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8522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2 |
| 发明(设计)人: | 柳又权;王莉;柳媛媛 | 申请(专利权)人: | 内江市润宏泽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23K50/80 | 分类号: | A23K50/80;A23K10/30;A23K10/37;A23K10/20;A23K10/22;A23K20/174;A23K10/18;A23K20/28;A23K20/20;A23K20/22;A23K20/26 |
| 代理公司: | 成都弘毅天承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30 | 代理人: | 白小明 |
| 地址: | 641000 四川省内江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幼鱼 鲤鱼 黑水虻幼虫 制备 鱼腥草 饲料 黑木耳 发酵浆液 矿物质 蚕蛹粉 猴头菇 麦饭石 鱼粉 芦笋 大蒜 麦麸 复合维生素 混合制粒 灭菌包装 玉米 蚕蛹 后发酵 重量份 免疫力 酵母 破碎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鲤鱼幼鱼的饲料及其制备方法,鲤鱼幼鱼的饲料按重量份数计,包括以下组分:鱼粉15‑20份,黑水虻幼虫35‑45份,麦麸18‑25份,西红柿10‑15份,玉米18‑25份,猴头菇5‑10份,芦笋8‑15份,大蒜3‑8份,黑木耳5‑10份,复合维生素3‑7份,蚕蛹5‑10份,酵母3‑8份,麦饭石15‑25份,鱼腥草1‑5份,矿物质0.5‑1.5份。步骤如下:(1)制备黑水虻幼虫粉,蚕蛹粉;(2)破碎西红柿,玉米,猴头菇,芦笋,大蒜,黑木耳,鱼腥草后发酵,制发酵浆液;(3)黑水虻幼虫粉,蚕蛹粉,发酵浆液,鱼粉,麦饭石,矿物质混合制粒;(4)灭菌包装。该饲料可提高鲤鱼幼鱼的免疫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产饲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鲤鱼饲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鲤鱼,有称鲤拐子,隶属于鲤形目,鲤科,属于底栖杂食性鱼类,荤素兼食。饵谱广泛,吻骨发达,常拱泥摄食,是我国淡水养殖传统的优良品种,具有丰富的实用价值和营养价值。
现有的鲤鱼饲料一般以麸皮、豆饼、大麦、鱼粉,添加复合维生素、无机盐、赖氨酸、蛋氨酸配制而成以满足鲤鱼在生产过程中的蛋白质,脂肪酸等营养物质的需要。
但是,缺乏对鲤鱼幼鱼的饲料的研究,由于鲤鱼幼鱼的生理以及免疫系统等发育不够完全,因此在没有相匹配的饲料进行防护的情况下,很容易使得鲤鱼幼鱼染病,从而造成幼鱼存活率低,所以,提供一种提高鲤鱼幼鱼的免疫力,降低鲤鱼幼鱼的病害率,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如何鲤鱼幼鱼的生理和免疫系统等发育不完全而容易造成鲤鱼幼鱼染病的问题,提供了一种鲤鱼幼鱼的饲料及其制备方法,该饲料能够增强幼鱼的淋巴T细胞,吞噬细胞以及免疫球蛋白,同时能够抑制抗菌,从而提高鲤鱼幼鱼的免疫力,从而减少鲤鱼幼鱼的病害率。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鲤鱼幼鱼的饲料,所述鲤鱼幼鱼的饲料按重量份数计,包括以下组分:鱼粉15-20份,黑水虻幼虫35-45份,麦麸18-25份,西红柿10-15份,玉米18-25份,猴头菇5-10份,芦笋8-15份,大蒜3-8份,黑木耳5-10份,复合维生素3-7份,蚕蛹5-10份,酵母3-8份,麦饭石15-25份,鱼腥草1-5份,矿物质0.5-1.5份。
本发明中使用黑水虻幼虫作为鲤鱼幼鱼的主要蛋白质和脂肪酸的来源,减少鱼饲料中鱼粉的使用,不仅经济实用,而且提高了鱼饲料的营养价值,此外,黑水虻幼虫作为昆虫具有昆虫活性蛋白独含的抗菌肽成分,能够快速追踪,追杀病原微生物入侵,且在细菌、病毒的胞膜结构上凿出离子通道,使细菌胞膜结构破坏,引起细胞内水溶性物质外流,从而彻底杀死细菌;同时,昆虫活性蛋白富含几丁质,能够在动物免疫系统内调节pH值、调节荷尔蒙和进行双向免疫调节,而且还能排出细胞和体液有害物质、重金属离子以及毒素;同时,昆虫蛋白含有一种小分子蛋白的防御素,能够修复免疫系统,与此同时,昆虫活性蛋白还含外源性凝集素,促进细胞相互粘接并抑制其增殖,不仅能使正常细胞更富活性,并能杀灭变异细胞,抵御病毒蔓延,激活免疫力。因此,将黑水虻幼虫作为饲料的主要成分之一,能够提高鲤鱼幼鱼的免疫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内江市润宏泽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内江市润宏泽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9463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