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板对板射频同轴连接器在审
申请号: | 201810192611.9 | 申请日: | 2018-03-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310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09 |
发明(设计)人: | 吴世均;寿祖刚;游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瑞可达连接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10 | 分类号: | H01R13/10;H01R13/502;H01R13/631;H01R24/5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125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绝缘体 插座组件 插头组件 限位凸起 插套 插针 射频同轴连接器 中空管体 对板 种板 插接状态 体内表面 内表面 中空管 插合 外端 体内 贯穿 延伸 配合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板对板射频同轴连接器,它包括插座组件和插头组件,所述插座组件包括外壳、安装在所述外壳内的第一绝缘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外壳内且贯穿所述第一绝缘体的插针,它还包括第三绝缘体,所述第三绝缘体包括安装在所述外导体内的中空管体、形成在所述中空管体内表面且与所述插针相配合的限位凸起以及由限位凸起内表面延伸至所述中空管体外端面的斜面;当所述插座组件和插头组件处于插接状态时,所述插套的端面与所述限位凸起相接触。这样可以使得插座组件和插头组件插合有角度方面的偏差时,插针沿第三绝缘体导向插入插套内而不会导致插套损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接器,具体涉及一种板对板射频同轴连接器。
背景技术
目前的板对板射频同轴连接器通常为单产品单通道模式,即每个连接器产品都是独立安装,每个产品传输的只有一路信号,能保证单个产品的高容差板间使用环境。如图1所示,该板对板射频同轴连接器包括插座组件1’和插头组件2’,插座组件1’包括插座外壳11’、安装在插座外壳11’内的第一绝缘体12’以及设置在插座外壳11’内且贯穿第一绝缘体12’的插针13’,插头组件2’包括外导体21’、安装在外导体21’内的第二绝缘体22’以及开设于第二绝缘体22’中心处的插孔23’;这样结构的板对板射频同轴连接器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因为径向偏差加上角度偏差而导致插针13’可能会插到插孔23’的孔壁端面上,导致插孔23’的损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板对板射频同轴连接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板对板射频同轴连接器,它包括插座组件和插头组件,所述插座组件包括外壳、安装在所述外壳内的第一绝缘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外壳内且贯穿所述第一绝缘体的插针,所述插头组件包括外导体、安装在所述外导体内的第二绝缘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外导体内且贯穿所述第二绝缘体的插套,所述外导体外表面端部设置有凸起部,所述插套与所述插针相配合,它还包括第三绝缘体,所述第三绝缘体包括安装在所述外导体内的中空管体、形成在所述中空管体内表面且与所述插针相配合的限位凸起以及由限位凸起内表面延伸至所述中空管体外端面的斜面;当所述插座组件和插头组件处于插接状态时,所述插套的端面与所述限位凸起相接触。
优化地,所述插套的端部具有围成插孔的延伸套壁,所述延伸套壁的自由端朝所述插套的轴心线方向倾斜延伸。
进一步地,当所述插座组件和插头组件处于插接状态时,定义所述插针与所述插套的接触点所处平面为第一平面、所述凸起部与所述外壳内壁的接触点所处平面内为第二平面,所述第一平面和所述第二平面相重叠。
优化地,所述第三绝缘体还包括设置于所述中空管体外表面且卡设于所述外导体内表面端部的卡接凸起。
更进一步地,所述延伸套壁内表面形成有与所述插针相接触的弧形凸起。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发明板对板射频同轴连接器,通过增设特定结构的第三绝缘体,并使得在插座组件和插头组件处于插接状态时使插套的端面与所述限位凸起相接触,这样可以使得插座组件和插头组件插合有角度方面的偏差时,插针沿第三绝缘体导向插入插套内而不会导致插套损坏。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板对板射频同轴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板对板射频同轴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2所示的板对板射频同轴连接器,主要包括相配合的插座组件1和插头组件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瑞可达连接系统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苏州瑞可达连接系统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9261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