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波束指示方法、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基站及终端有效
申请号: | 201810191143.3 | 申请日: | 2018-03-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4768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9 |
发明(设计)人: | 左君;徐国珍;王森;王爱玲;崔春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7/0408 | 分类号: | H04B7/0408;H04W72/04;H04L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许静;安利霞 |
地址: | 100053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波束 指示 方法 数据传输 装置 基站 终端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波束指示方法、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基站及终端,该方法包括:通过高层信令向终端发送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下行数据信道的波束指示方式或者数据调度方式;本发明实施例中基站通过高层信令向终端发送指示终端的下行数据信道的波束指示方式或数据调度方式的指示信息,使得基站和用户根据指示信息指示的波束指示方式或数据调度方式发送或接收下行数据信息,提高了调度的灵活性及资源利用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波束指示方法、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基站及终端。
背景技术
5G中,多天线系统采用数字域和模拟域混合架构以兼顾覆盖范围和复杂度。当基站端和用户端配置了多个模拟波束时,需要通过波束管理使得用户和基站间使用信道质量较好的一对波束通信以保证传输速率。下行波束管理流程大致包括以下步骤:基站发送波束管理参考信号,用户测量并上报波束测量结果,基站选择下行发送波束并指示用户相关波束信息,使得用户使用与基站发送波束相匹配的波束接收下行数据。下行控制信息的波束指示信息可以通过高层信令等方式发送给用户,而下行数据信道的波束指示信息包含在下行控制信道信息DCI中,考虑到用户从接收到波束指示信息到完成波束切换需要一定的时间,波束指示的备选方案包括跨时隙指示以及同时隙指示两种方式。跨时隙指示方式中第n个时隙的下行控制信息包含的是第n+1个时隙的下行数据信息(Physical DownlinkShared Channel,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上承载的数据信息)的波束指示信息,如图1所示。同时隙指示方式中,包含波束指示信息的控制信息与其调度的下行数据信息在同一时隙。5G NR(5G新空口)中控制信息与数据信道可以使用不同的波束,由于解调控制信道信息和切换波束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在时域上需要在控制信道信息和下行数据信息之间空出一定的时间间隔(Gap),如图2所示。
5G系统采用多波束设计,基站和用户间需要通过波束测量、波束上报、波束指示灯一系列操作保证两者在较优的波束对方向上建立通信链路。下行数据信道的波束指示信息包含在终端的具体下行控制信息(UE-Specific DCI)中,用户需要解调终端的具体下行信息来获得数据信道的波束指示信息,若控制信道和数据信道采用不同的波束,终端还需切换波束。目前的5G NR讨论中,波束指示方式或用户PDSCH在时域的位置信息包含在下行控制信息DCI中,即用户需要完成DCI译码后才能获得该信息,所以在完成DCI译码前各用户需要采用预配置的波束接收基站发送的PDSCH,译码后根据用户PDSCH在时域的位置信息及波束指示信息进行译码。该方案中,若采用跨时隙调度,则用户需要抛弃本时隙内完成DCI译码前接收到的PDSCH,造成资源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波束指示方法、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基站及终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用于需要解调下行控制信息之后才能确定是否是用户需要数据导致的资源浪费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波束指示方法,包括:
通过高层信令向终端发送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下行数据信道的波束指示方式或者数据调度方式。
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终端上报的能力信息;
根据所述能力信息,为所述终端配置下行数据信道的波束指示方式或者数据调度方式。
其中,所述下行数据信道的波束指示方式包括:跨时隙指示方式或者同时隙指示方式;所述数据调度方式包括:跨时隙调度方式或者同时隙调度方式。
其中,所述能力信息包括:终端的业务类型、处理时间以及终端业务的时延信息中的一个或多个。
其中,所述高层信令为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或者媒体接入控制层控制单元MACCE信令。
其中,所述通过高层信令向终端发送指示信息的步骤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9114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无线装置
- 下一篇:一种基于码本轮转的有限反馈量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