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污泥临近回流生物反应器与其组合设施及应用有效
| 申请号: | 201810191117.0 | 申请日: | 2018-03-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5831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05 | 
| 发明(设计)人: | 陈才高;高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2F3/30 | 分类号: | C02F3/30;C02F3/34 | 
| 代理公司: | 武汉河山金堂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12 | 代理人: | 胡清堂 | 
| 地址: | 430010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污泥 临近 回流 生物反应器 与其 组合 设施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污泥临近回流生物反应器,包括泥水混合反应池,泥水混合反应池侧边接有泥水分离池,泥水混合反应池底部设有导泥管,导泥管进泥端与所述泥水分离池底部相接、出泥端接有套筒,套筒垂直设置于泥水混合反应池中且内部设有提升污泥的螺旋搅拌器;还公开了一种污泥临近回流生物反应器组合设施,由四个污泥临近回流生物反应器首尾依次相接构成周向的环式泥水混合反应区和中心区域的泥水分离区;还公开了所述污泥临近回流生物反应器与其组合设施的应用,所述污泥临近回流生物反应器及其组合设施有效保持菌种的特异性、活性及浓度,避免不必要的污泥驯化时间,极大提高污水处理效率,且管理操作方便,显著降低污水处理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污水的生化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污泥临近回流生物反应器与其组合设施及应用。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生物处理工艺单元,包括好氧生物处理工艺、厌氧生物处理工艺、水解酸化预处理工艺、厌氧-缺氧-好氧(A2/O)工艺、多段缺氧-好氧(多段AO,或称Bardenpho),厌氧-缺氧-好氧-缺氧-好氧(Phoredox)工艺等,各工艺单元中的微生物活性是污水处理效果最为主要的影响因子。
而各反应单元中,针对不同的生化阶段,有不同的微生物需求,水解酸化池中有效菌种为兼氧的水解与发酵菌,厌氧池中所需有效菌种为产氢产乙酸菌、产甲烷菌和含磷的聚磷菌,缺氧池中有效菌种为反硝化菌,好氧池中有效菌种为硝化菌以及产碱杆菌、芽孢杆菌、黄杆菌属等COD降解菌。
为保持生物反应器中污泥的浓度与活性,通常将二沉池中的污泥回流到各反应池中,但是二沉池中的污泥成分多样,且多为好氧池的沉淀污泥,缺乏特异性,为满足不同的反应池中的生物需求,需要一定时间的污泥驯化,导致各反应单元生物有效性未得到充分发挥。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为了保持污泥活性,减少传统污泥回流后的驯化时间,提高各反应单位的生物反应效率,本发明提出一种具有临近回流功能的生物反应器(Near RefluxBio-Reactor,简称NRBR),即污泥临近回流生物反应器,以及其组合设施及两者的应用,所述污泥临近回流生物反应器及其组合设施有效保持菌种的特异性、活性及浓度,避免不必要的污泥驯化时间,极大提高污水处理效率,且管理操作方便,显著降低污水处理成本。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污泥临近回流生物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临近回流生物反应器包括泥水混合反应池,所述泥水混合反应池一侧接有泥水分离池;所述泥水分离池内设有导流板,所述导流板插入所述泥水分离池中且底部与所述泥水分离池底面设有间隙;所述导流板与相邻泥水混合反应池侧壁之间形成泥水混合反应池的泥水导流通道;所述泥水混合反应池底部设有导泥管,所述导泥管进泥端与所述泥水分离池底部相接、出泥端接有套筒,所述套筒垂直设置于泥水混合反应池中且内部设有提升污泥的螺旋搅拌器;所述泥水分离池上部设有出水口;
所述泥水混合反应池内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泥水混合搅拌器。
所述泥水分离池内设有泥水沉淀结构、泥水分离膜结构中的一种或两种。
所述泥水混合反应池底部设有曝气装置,所述泥水分离池底部设有排泥管。
一种污泥临近回流生物反应器组合设施,其特征在于,包括四个所述污泥临近回流生物反应器,所述四个污泥临近回流生物反应器首尾依次相接构成周向的环式泥水混合反应区和中心区域的泥水分离区。
所述四个污泥临近回流生物反应器分别为两个好氧型污泥临近回流生物反应器和两个厌氧型污泥临近回流生物反应器;
所述每个好氧型污泥临近回流生物反应器包括好氧泥水混合反应池和好氧段泥水分离池;所述每个厌氧型污泥临近回流生物反应器包括厌氧泥水混合反应池和厌氧段泥水分离池;所述好氧泥水混合反应池中设有曝气装置;
所述两个好氧泥水混合反应池分别位于所述环式泥水混合反应区两端;所述两个厌氧泥水混合反应池分别位于所述环式泥水混合反应区两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9111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