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管道探伤机器人控制系统及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810190901.X | 申请日: | 2018-03-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193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11 |
| 发明(设计)人: | 孙英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芜湖泰领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N23/18 | 分类号: | G01N23/18 |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创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4 | 代理人: | 张清芳 |
| 地址: | 241000 安徽省芜湖市弋江区***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机器人控制系统 检测器 发射器 机器人 定位模块 管道探伤 管道内壁 强度信息 射线束 透射 射线 发射器和检测器 上位机通信 同步移动 相对静止 发射 管道壁 上位机 检测 记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管道探伤机器人控制系统,包括:发射器,发射器设置于机器人上,其发射强度均匀的射线束至管道内壁;检测器,检测器设置于管道外侧,用于检测透射的射线的强度信息;定位模块,定位模块设置于机器人上,记录机器人所处的管道坐标;上位机,上位机通信连接于发射器、检测器和定位模块;其中,发射器和检测器同步移动,处于相对静止的状态。采用本发明提供的管道探伤机器人控制系统及方法,使机器人进入管道,发射强度均匀的射线束至管道内壁,依据检测透射的射线的强度信息判断管道壁的状况。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无损检测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管道探伤机器人控制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机器人(Robot)是自动执行工作的机器装置。它既可以接受人类指挥,又可以运行预先编排的程序,也可以根据以人工智能技术制定的原则纲领行动。它的任务是协助或取代人类工作的工作,例如生产业、建筑业,或是危险的工作。
作为五大常规无损检测方法之一的射线探伤,在工业上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它既用于金属检查,也用于非金属检查。对金属内部可能产生的缺陷,如气孔、针孔、夹杂、疏松、裂纹、偏析、未焊透和熔合不足等,都可以用射线检查。应用的行业有特种设备、航空航天、船舶、兵器、水工成套设备和桥梁钢结构。但是也有一些直径较小的、不便检测的管道,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管道探伤机器人控制系统及方法,让机器人进入管道,发射射线,对管道进行无损检测。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管道探伤机器人控制系统及方法,让机器人进入管道,对管道进行无损检测。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出了一种管道探伤机器人控制系统,包括:发射器,所述发射器设置于机器人上,其发射强度均匀的射线束至管道内壁;检测器,所述检测器设置于管道外侧,用于检测透射的射线的强度信息;定位模块,所述定位模块设置于机器人上,记录机器人所处的管道坐标;上位机,所述上位机通信连接于所述发射器、所述检测器和所述定位模块;其中,所述发射器和所述检测器同步移动,处于相对静止的状态。
优选地,所述上位机发送控制信号至所述发射器,控制发射器的投射角度。
优选地,所述检测器通过胶片检测透射的射线的强度。
优选地,所述上位机从所述检测器上获取透射的射线的强度信息,判断管道壁的缺陷。
优选地,所述机器人为轮式机器人。
优选地,所述射线束为X射线或γ射线。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出了一种管道探伤机器人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利用设置于机器人上的发射器发射强度均匀的射线束至管道内壁;利用设置于管道外侧与机器人同步的的检测器,检测透射的射线的强度信息;利用设置于机器人上的定位模块,记录机器人所处的管道坐标;利用上位机,控制发射器的投射角度,并基于管道坐标和检测透射的射线的强度信息,判断管道壁的缺陷。
采用本发明提供的管道探伤机器人控制系统及方法,使机器人进入管道,发射强度均匀的射线束至管道内壁,依据检测透射的射线的强度信息判断管道壁的状况。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通过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更详细的描述,本发明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加明显,其中,在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相同的参考标号通常代表相同部件。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管道探伤机器人控制系统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管道探伤机器人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芜湖泰领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芜湖泰领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9090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水泥材料冻融损伤过程可视化连续跟踪测试方法
- 下一篇:一种超薄切片的制备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