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提高风电消纳能力的可中断负荷机制设计优化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190841.1 | 申请日: | 2018-03-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182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17 |
发明(设计)人: | 杨思;李文博;张玉敏;韩学山;王明强;徐波;张心怡;郑志杰;刘晓明;王男;王轶群;魏鑫;田鑫;张家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国家电网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3/00 | 分类号: | H02J3/00;H02J3/38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李琳 |
地址: | 250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风电消纳 机制设计 需求管理 中断 灵敏度分析 安全稳定 公共事业 管理合同 互动关系 数学模型 条件概率 投资组合 贝叶斯 博弈论 供电商 相容的 构建 合同 优化 定价 场景 应用 分析 | ||
1.一种提高风电消纳能力的可中断负荷机制设计优化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
基于非线性定价构建可中断负荷机制数学模型,在满足个体理性约束和激励相容的约束下,应用贝叶斯条件概率,反映供电商与用户之间的互动关系;
进行灵敏度分析,确定最优价值的负载;
进行博弈论分析,确定最优需求管理合同,进行需求管理合同的不同场景的比较,得到最终的最优投资组合的需求侧管理合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风电消纳能力的可中断负荷机制设计优化方法,其特征是:可中断负荷机制数学模型以非线性定价原理为理论基础,制定可中度负荷的需求侧响应合同;可中断负荷机制数学模型有两个输出,一个是决策向量,即买入或卖出的数量,另一个是从公共事业到每一个用户的货币转移的向量。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风电消纳能力的可中断负荷机制设计优化方法,其特征是:所述个体理性约束为:当卖给某类型客户的电量的总收益大于对应的销售总收入时,市场运营商希望将用电出售给该类型的客户,确保每个客户都被鼓励参与。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风电消纳能力的可中断负荷机制设计优化方法,其特征是:激励相容约束为:当消费大的客户的通过减少消费可以获得更多的净效益时,该客户将减少消费,因此代理商对该客户的电费价格会减少,鼓励客户提供真实信息。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风电消纳能力的可中断负荷机制设计优化方法,其特征是:设计的需求管理合同根据用户类型和电能中断性的价值来确定;或当需求管理合同提供给客户之前,分析电力系统,并确定各个负载位置在紧急情况或预期的问题。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风电消纳能力的可中断负荷机制设计优化方法,其特征是:每个负载的负荷裕度的灵敏度根据负载状态变量的向量、有功与无功负荷功率的矢量和负荷的向量计算得到。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风电消纳能力的可中断负荷机制设计优化方法,其特征是:依据每个负载变化的负荷裕度的灵敏度对所有负荷排序,具有最高灵敏度的负荷将有助于提高负荷裕度到最大。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风电消纳能力的可中断负荷机制设计优化方法,其特征是:当所有负载位置相对值被确定之后,结合客户属性、设计需求管理计划和博弈论优化需求管理合同。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风电消纳能力的可中断负荷机制设计优化方法,其特征是:对各种场景进行了综合比较,并得出只有最优组合时,才能使电力企业和用户都得到最大利益,最优组合时,用户的削减量是最大的并且负荷裕度增加也是最大。
10.一种提高风电消纳能力的可中断负荷机制设计优化系统,其特征是:包括:
模型构建模块,被配置为基于非线性定价构建可中断负荷机制数学模型,在满足个体理性约束和激励相容的约束下,应用贝叶斯条件概率,反映供电商与用户之间的互动关系;
灵敏度分析模块,被配置为进行灵敏度分析,确定最优价值的负载;
场景比较模块,被配置为进行博弈论分析,确定最优需求管理合同,进行需求管理合同的不同场景的比较,得到最终的最优投资组合的需求侧管理合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国家电网公司,未经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国家电网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90841.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