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雷竹的种植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810190415.8 | 申请日: | 2018-03-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2338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2 |
| 发明(设计)人: | 张春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岁稔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01G22/00 | 分类号: | A01G22/00;A01C21/00 |
| 代理公司: | 重庆强大凯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7 | 代理人: | 成艳 |
| 地址: | 402560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种植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雷竹的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整地,选择壤土的地域整地,以深翻、全垦的方式进行整地,并加垒土;B、选择母竹,选择两年生,母竹直径2‑4cm,胸径2‑4cm,土球的直径38‑42cm的雷竹作为母竹;C、栽植,栽植的时间选择12月份,种植的密度采用110株/亩,株行距为2m×2m,种植母竹穴的穴长60cm、宽40cm、深40cm,穴底要平;D、雷竹幼林抚育,每年至少松土2次,第一次深度在30‑35cm之间,第二次深度在13‑18cm之间,每年安排3次施肥,第一次安排在5‑6月份,第二次安排在白露前后,第三次安排在次年的1月份,留养新竹时,每株母竹留养1‑2株新竹,并及时砍去四分之一的柱梢。本方案解决了雷竹种植存活率的问题,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作物种植领域,尤其涉及雷竹的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雷竹,又名早竹、早园竹,别名雷公竹,是我国一种优良笋用竹种,属于禾本科竹亚科刚竹属竹种。雷竹主要生长于浙江及长三角地区,随着科技的发展,现种植雷竹的区域逐渐增多。在所有的竹笋品种中,雷竹出笋最早,在清明节前后即可培养出时令的雷竹笋供人们食用,因雷竹具有出笋早、笋期长、笋味美,适应性强,营养丰富等特点,素有“笋用竹之王”的美称,又因雷竹是早春打雷即出笋,故称之为“雷竹”。
雷竹是优良的笋用竹种,雷竹笋因其粗纤维含量低,蛋白质含量高而列为上等环保绿色蔬菜,同时,其根系发达,可防止水土流失,保护农田水库,又可美化环境,绿化荒山,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完美结合。但现有的雷竹栽培技术不完善,导致雷竹存活率低,不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雷竹的种植方法,以解决雷竹种植存活率的问题,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雷竹的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整地,选择壤土的地域整地,以深翻、全垦的方式进行整地,并加垒土;
B、选择母竹,选择两年生、母竹直径2-4cm、胸径2-4cm、土球的直径38-42cm的雷竹作为母竹;
C、栽植,栽植的时间选择12月份,种植的密度采用110株/亩,株行距为2m×2m,种植母竹穴的穴长60cm、宽40cm、深40cm,穴底要平,种植时,注意鞭向,母竹的去鞭方向留有展鞭的余地,且要做到鞭土密接,施肥时,浇水与施肥结合进行;
D、雷竹幼林抚育,每年至少松土2次,第一次安排在5-6月份,深度在30-35cm之间,第二次安排在9-10月份,深度在13-18cm之间,每年安排3次施肥,第一次安排在5-6月份,以磷肥和钾肥为主,第二次安排在白露前后,第三次安排在次年的1月份,留养新竹时,每株母竹留养1-2株新竹,并及时砍去四分之一的柱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岁稔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岁稔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9041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种植诸葛菜的盐碱地绿化护坡的施工方法
- 下一篇:一种木瓜的种植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