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眼球后注射装置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810189092.0 申请日: 2018-03-08
公开(公告)号: CN108543166A 公开(公告)日: 2018-09-18
发明(设计)人: 吴飞 申请(专利权)人: 吴飞
主分类号: A61M5/178 分类号: A61M5/178;A61F9/00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241000 安徽省芜湖市弋江*** 国省代码: 安徽;3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注射筒体 眼球 针头 后注射装置 活塞 手柄 软管 连接头 注射头 注射器 医疗器械领域 手动注射器 端部连接 活塞连接 注射针头 注射装置 视网膜 手抖动 眼部 柱塞 损伤 注射 医生
【说明书】:

发明公开了一种眼球后注射装置,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包括手柄、活塞、注射筒体一和注射头,手柄的一端与活塞连接,活塞设置在注射筒体一内,注射筒体一的端部连接注射头,还包括注射筒体二,注射筒体二的一端与连接头连接,另一端与注射针头连接,连接头与注射筒体一之间通过软管一连接,注射筒体二内设置柱塞。本发明的注射装置将手动的注射器与针头分离,将针头插进眼球后固定,安装针头的注射器通过软管与手动注射器连接,这样避免了眼部注射时因医生手抖动而对视网膜或者眼球造成不可逆转的损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眼球后注射装置。

背景技术

球后注射是将药物注入眼球后肌锥内以达到治疗及麻醉作用。该操作主要用于眼内手术的睫状神经节阻滞麻醉,眼后部的炎症,如球后视神经炎、脉络膜炎、视网膜炎和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青光眼剧痛者亦可作为局部治疗的给药途径。

然而,采用常规针头(例如1 .25英寸、25或27G针头或短斜面、较钝的球后针头)进行球后注射需要较为熟练的操作技能。即便具有熟练的操作技能,常规针头的固有缺点和球后的复杂解剖学结构使得球后注射仍然具有不可忽视的并发症发生率,使其成为一项风险度较高的医疗操作。

常见的球后注射并发症包括:1 )球后出血:注射时进针太深且针头太为锐利伤及眶内血管,表现为进行性眼球突出,睑裂不能闭合,眶压升高,结膜下出血或皮下淤血。2)黑朦:由于针尖进入视神经鞘,注入药物过多导致视神经水肿受压,视力剧降或由于压迫眼球过久引起视网膜中央动脉痉挛,导致一过性黑朦。3)眼心反射:在注射中部分患者可出现眼心反射,表现为心率减慢,心律失常伴有头晕、胸闷、呕吐、出汗等。原因是患者高度紧张或对眼球施加压力所致。4)一过性复视、斜视、上睑下垂。5)眼睑皮下出血:注射时针尖碰及毛细血管所致。6 )眼睑、结膜水肿、出血:眼睑和结膜水肿多为药物刺激致血管通透性改变所致;眼睑及结膜出血为针头伤及皮下或结膜小血管导致皮下淤血;结膜下出血:由于进针过浅,进针位置不当或者配合不当造成药物进入球结膜下所致。7 )视神经损伤:系针尖太锋利,进针过深或进针角度不正确引起。8 )视网膜中央动脉、静脉栓塞:患有高血压动脉硬化伴精神高度紧张者为高危人群,球后注射时可导致眼内压升高致视网膜中央动脉、静脉受压,引起严重缺血状态;病人颈动脉有斑块形成、粥样硬化、血管痉挛血栓脱落导致视网膜中央动脉、静脉栓塞形成。9 )操作不当或注射针头过于尖锐刺穿眼球,导致眼内压下降、球内感染或眼内药物毒性反应等。

而本发明涉及医疗装置,主要用于在视网膜手术期间在人眼的视网膜下注射流体或药物的注射装置。在视网膜手术期间,通常需要在视网膜下面注入流体。视网膜下方的空间量非常有限,为了将流体注入到视网膜下面,必须将针头插入眼球内,使针头的开口端位于视网膜的下方。现有技术通常通过使用常规注射器来实现。然而,实际注射时为了将流体注射到视网膜下方,需要医生按下注射器,同时保持针头的开口端基本不动,使针头保持在视网膜下面,注射时不可避免的出现抖动,而在注射过程中注射器针头如果在眼球内出现移动的情况,可能导致对视网膜的不可逆转的损伤。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防止在注射过程中出现注射损伤的眼球后装置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眼球后注射装置,包括手柄、活塞、注射筒体一和注射头,所述手柄的一端与活塞连接,活塞设置在注射筒体一内,注射筒体一的端部连接注射头,还包括注射筒体二,所述注射筒体二的一端与连接头连接,另一端与注射针头连接,所述连接头与注射筒体一之间通过软管一连接,注射筒体二内设置柱塞。

优选的,所述柱塞在注射筒体二内可滑动,柱塞与注射针头之间的筒体内充满待注射的药液。

优选的,还包括软管二,所述软管二设置在连接头与注射筒二之间,软管二的设置使注射筒二与连接头之间为柔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注射筒体一的筒径大于注射筒体二的筒径。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飞,未经吴飞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8909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