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机双桨式气电混合船舶动力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810188692.5 | 申请日: | 2018-03-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746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9 |
发明(设计)人: | 范立云;王鑫;卢耀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B63H21/20 | 分类号: | B63H21/20;H02K49/10;H02K7/11;H02K7/1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01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体机 可逆电机 齿轮箱 船舶动力系统 蓄电池 永磁耦合器 离合器 双机双桨 气电 船舶 天然气存储 动力响应 供给装置 能量形式 燃料消耗 运行效率 变频器 电力源 逆变器 配电板 整流器 螺旋桨 排放 | ||
1.一种双机双桨式气电混合船舶动力系统,其特征是:包括第一气体机、第二气体机、齿轮箱、蓄电池、第一可逆电机、第二可逆电机,第一气体机的输出端通过第一永磁耦合器与齿轮箱的第一输入端相连,第二气体机的输出端通过第二永磁耦合器与齿轮箱的第二输入端相连,第一可逆电机的输入/输出端通过第一离合器与齿轮箱的第一输出/输入端相连,第二可逆电机的输入/输出端通过第二离合器与齿轮箱的第二输出/输入端相连,齿轮箱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一螺旋桨和第二螺旋桨相连,液化天然气罐与气体供给装置相连,气体供给装置分别连通第一气体机和第二气体机,蓄电池、船舶负载、逆变器、整流器均与配电板电连,逆变器通过变频器与第一可逆电机和第二可逆电机相连,第一可逆电机和第二可逆电机与整流器电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机双桨式气电混合船舶动力系统,其特征是:第一气体机、第二气体机、蓄电池的工作模式包括机械推进模式;
所述机械推进模式包括:气体机推进模式、气体机推进辅助发电模式;
(1)气体机推进模式:第一气体机和第二气体机处于运行状态,第一永磁耦合器和第二永磁耦合器闭合,第一离合器和第二离合器断开,由第一气体机和第二气体机带动第一螺旋桨和第二螺旋桨运转;
(2)气体机推进辅助发电模式:第一气体机、第二气体机、第一可逆电机和第二可逆电机处于运行状态,第一可逆电机和第二可逆电机为发电机模式,永磁耦合器和离合器均闭合,由第一气体机和第二气体机带动第一螺旋桨和第二螺旋桨运转的同时带动第一可逆电机和第二可逆电机发电,经整流器汇入配电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机双桨式气电混合船舶动力系统,其特征是:第一气体机、第二气体机、蓄电池的工作模式包括电力推进模式;
所述电力推进模式包括:蓄电池推进模式、岸电充电模式;
(1)蓄电池推进模式:第一可逆电机和第二可逆电机处于电动机运行状态,其所需电力由蓄电池提供,汇入配电板后经逆变器、变频器输入,第一永磁耦合器和第二永磁耦合器断开,第一离合器和第二离合器闭合,由第一可逆电机和第二可逆电机带动第一螺旋桨和第二螺旋桨运转;
(2)岸电充电模式:当船舶在港口和岸边停靠时,外接电源为蓄电池充电。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机双桨式气电混合船舶动力系统,其特征是:第一气体机、第二气体机、蓄电池的工作模式包括混合推进模式;
所述混合推进模式包括:气电混合推进模式、气电混合推进辅助发电模式;
(1)气电混合推进模式:第一气体机、第二气体机、第一可逆电机和第二可逆电机处于运行状态,第一可逆电机和第二可逆电机为电动机模式,其所需电力由蓄电池提供,汇入配电板后经逆变器、变频器输入,永磁耦合器和离合器均闭合,由第一气体机、第二气体机、第一可逆电机和第二可逆电机共同带动第一螺旋桨和第二螺旋桨运转;
(2)气电混合推进辅助发电模式:第一气体机、第二气体机、第一可逆电机和第二可逆电机处于运行状态,第一可逆电机为发电机模式,第二可逆电机为电动机模式,第二可逆电机所需电力由第一气体机、第二气体机带动第一可逆电机发电来提供,经整流器汇入配电板后再经逆变器、变频器输入,永磁耦合器和离合器均闭合,由第一气体机、第二气体机、第一可逆电机和第二可逆电机共同带动第一螺旋桨和第二螺旋桨运转;或第一可逆电机为电动机模式,第二可逆电机为发电机模式。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一种双机双桨式气电混合船舶动力系统,其特征是:第一气体机和第二气体机为天然气发动机或双燃料发动机,第一可逆电机和第二可逆电机为永磁电机,蓄电池为铅酸蓄电池或锂离子电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未经哈尔滨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88692.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