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屏幕显示进行补光的方法及生物特征识别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810187941.9 | 申请日: | 2018-03-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294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9 |
发明(设计)人: | 王占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上古视觉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H04N5/235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徐丽 |
地址: | 100000 北京市海淀区上地信息路2号(北京实***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补光 屏幕显示 生物特征识别系统 光照条件 图像采集 控制指令发送 生物特征识别 图像采集模块 控制指令 屏幕响应 生成控制 用户体验 预设条件 屏幕 触发 预设 指令 检测 | ||
1.一种基于屏幕显示进行补光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屏幕上设置有补光区,所述方法包括:
进行光照条件检测;
当判断光照条件不满足预设条件的情况下,在图像采集模块进行图像采集时触发生成控制指令,将该控制指令发送至所述屏幕;
所述屏幕响应于所述控制指令,按照预设的补光机制进行补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屏幕响应于所述触发控制指令,按照预设的补光机制进行补光,包括:
调节屏幕补光区的显示亮度;
和/或,
在屏幕补光区显示具有特定色彩的画面内容;
和/或,
在屏幕补光区按照固定顺序显示具有固定顺序的动态图像,从而动态调节屏幕补光区的显示亮度;
和/或,
调节所述屏幕补光区上预设的虚拟光源的亮度。
3.一种生物特征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应用如权利要求1-2任一所述的方法进行补光的显示模块、图像采集模块和识别模块;所述识别模块,包括人脸识别单元;
所述图像采集模块用于采集用户的人脸图像,并将采集到的人脸图像发送至所述人脸识别单元,所述人脸识别单元对所述人脸图像进行处理,提取人脸特征信息,对用户进行身份识别。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光源组;
所述光源组包括可见光光源;
所述显示模块还用于控制所述可见光光源结合所述显示模块进行补光。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块包括:液晶显示屏幕、投影显示屏幕、3D显示屏幕中的任意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识别模块还包括:虹膜识别单元;
所述光源组包括:红外光光源;
所述图像采集模块,包括:红外摄像头;
所述红外摄像头用于采集用户的眼部图像,并将所述眼部图像发送至虹膜识别单元,虹膜识别单元对所述眼部图像进行图像处理和特征提取,基于提取的特征信息确定的身份信息;所述红外光光源用于在所述红外摄像头图像采集时进行补光。
7.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识别模块,还包括:活体识别单元;
所述活体识别单元用于根据在所述显示模块的补光区的光源发生变化前后所述图像采集模块所采集到的包含用户眼部的人脸图像进行活体识别。
8.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块与后台服务器相连接,用于获取新的补光机制。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基础功能模块;
所述基础功能模块包括:语音交互单元、加密单元、体感单元、存储单元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其中,所述语音交互单元包括:语音采集部件、语音识别部件和语音播放部件;所述语音采集部件用于采集用户的语音,语音识别部件用于对采集的语音进行语音识别,并基于识别后的语音生成相应的控制指令,语音播放部件用于向用户播放控制指令的执行结果;
所述加密单元,用于对所述图像采集模块所采集到的图像以及识别模块识别的特征信息进行加密;
所述体感单元,用于采集用户的肢体行为信息,并基于所述肢体行为信息生成控制指令;
所述存储单元,用于在本地存储所述图像采集模块所采集到的图像以及识别模块的识别结果。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功能模块,还包括:通信单元和定位单元;
所述通信单元,用于与后台服务器进行通信;
所述定位单元,用于采集所述系统的位置信息,并将所位置信息发送至通信单元,所述通信单元将所述位置信息发送至后台服务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上古视觉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上古视觉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87941.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并行式人体安检系统
- 下一篇:一种基于类间识别力特征的遥感场景分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