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引诱西花蓟马试剂的新用途在审
申请号: | 201810186776.5 | 申请日: | 2014-11-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8255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13 |
发明(设计)人: | 吕要斌;章金明;张治军;林文彩;郦卫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N37/02 | 分类号: | A01N37/02;A01P19/00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昊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283 | 代理人: | 向庆宁 |
地址: | 310021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甲基丁酸酯 肉基 引诱 西花蓟马 乙酸酯 薰衣草 类似物 增效试剂 增效作用 非活性 新用途 制备 | ||
本发明提供一种作为引诱西花蓟马的增效试剂成分而非活性成分的(
本申请是中国发明专利申请,申请号2014106049399,申请日:2014年11月2 日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植物保护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含有聚集信息素组分的西花蓟马引 诱物质及其与色板的田间联合应用技术。
背景技术
蓟马、粉虱、红蜘蛛、斑潜蝇和蚜虫等小型昆虫每年对我国的重要经济作物, 包括蔬菜、花卉等造成严重的危害。如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以 锉吸式口器刺吸寄主植物汁液,为害嫩叶、叶片、花器,延迟展叶和开花,叶片 和花畸形萎缩和变色,或落花、落果,为害幼果造成伤痕和畸形。同时它还传播 为害严重的番茄斑萎病毒(TSWV),受害产品产量或显著下降,或品质变差不 能销售,严重时植株完全不能生长。
目前,关于蓟马的防治方法主要有3种: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吴 青君等,2005;钟锋等,2009)。但由于蓟马具有发育历期较短,个体小易隐蔽, 活动力强,而且对大多数杀虫剂易产生抗性等特点,导致化学防治和物理防治的 效果并不理想。鉴于这样的现状,寻找一种无公害可持续的蓟马防治方法已迫在 眉睫。而利用昆虫信息素是防治蓟马的有效措施之一(Hamilton et al.,2005)。昆 虫信息素直接来自于昆虫虫体,作为一种非化学控制措施,不仅可以用于害虫种 群动态监测,同时也可与其它防控措施结合以提高害虫防治效果。聚集信息素是 昆虫信息素的一种,已有研究表明,利用聚集信息素是防治蓟马的有效措施之一 (Kirl and Hamilton,2004;Hamilton et al.,2005),由于使用剂量极低,且以在空气 中释放的形式起作用,无残留问题,不会给人类健康和环境带来危害,且抗性害 虫的识别或引诱能力不会降低,因此有利于抗性害虫的治理,同时还可有效保护 自然界中的天敌,有利于农业害虫的可持续性治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未经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8677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