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快速卸药的两端封闭式螺压成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10186050.1 | 申请日: | 2018-03-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2714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1 |
发明(设计)人: | 高元楼;李佩林;郑建利;阎斌;陈怡;杨雪芹;阮亮;王文武;田淑宝;菅桂星;荣海燕;黄东彦;章灿新;贾新娟;王磊;牛强;刘高娥;张红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山西北方兴安化学工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6B21/00 | 分类号: | C06B2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正阳理工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39 | 代理人: | 唐华 |
地址: | 10008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快速 两端 封闭式 成型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快速卸药的两端封闭式螺压成型装置,属于螺压成型领域。本发明的螺压成型装置,包括底座、螺杆挤出机、接口卡具、螺压成型模具、支撑板、液压缸、滑动轨道;螺压成型模具为在整体模具成型段前端切割而成的两段式分体结构;螺杆挤出机和螺压成型模具前段对接后固定在底座上表面,螺压成型模具后段与液压缸对接后滑动连接在滑动轨道,液压缸的活塞杆插入螺压成型模具后段的内腔;接口卡具夹紧螺压成型模具的前段和后段。本发明的螺压成型装置,取药时无需卸下模具,提高了生产效率,螺压成型模具两端建压提高了成型产品的密实度,实现了对大尺寸药品的螺压成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快速卸药的两端封闭式螺压成型装置,属于螺压成型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在火药聚合物的加工生产中,模具螺压成型是非常重要的生产手段。现有螺压成型模具的结构,模具的一端连接螺杆挤出机,而另一端为开放式,直接暴露在空气中,所以压力仅为大气压。挤压成熔融态的聚合物流入到模具中,通过冷却直接成型。现有螺压成型模具的结构具有许多缺点,首先由于模具一端的压力仅为大气压,所以熔融态的聚合物没有受到足够的压力使之成型,所以产品的密实度低,气孔数量多,合格率比较低,特别是生产大尺寸药品几乎不可能。为解决该问题,可采用两端封闭端模具以达到足够的螺压压力,但是如果采用该结构的模具如下问题:在每生产一发药柱就需要拆卸一次模具,极大的降低生产效率,而且拆装模具会产生非常多的原料浪费的情况;另外,由于药柱在封闭模具中具有一定的膨胀性,在取出的过程中,会进行挤压等操作,增加操作难度,并存在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传统一端开放式螺压成型模具存在产品质量差、浪费大等问题,而提供一种两端封闭式螺压成型装置,并解决两端封闭式螺压成型装置拆卸模具生产效率低、安全性差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的一种快速卸药的两端封闭式螺压成型装置,包括底座、螺杆挤出机、接口卡具、螺压成型模具、支撑板、液压缸、滑动轨道;
螺压成型模具为在整体模具成型段前端切割而成的两段式分体结构,螺压成型模具前段和螺压成型模具后段的对接端口部外壁均向外延伸有环形连接台,螺压成型模具前段后端环形连接台的前端面为向后扩张的锥面,螺压成型模具后段前端环形连接台的后端面为向后收敛的锥面;
螺杆挤出机和螺压成型模具前段固定在底座的上板面,螺杆挤出机的出口端和螺压成型模具前段的入口端通过法兰连接;底座上板面螺压成型模具前段的后方设置有与螺杆挤出机和螺压成型模具前段内腔轴线平行的滑动轨道;螺压成型模具后段下端与支撑板的上表面固定,支撑板的下板面加工有与螺压成型模具后段内腔轴线平行的导轨;液压缸的缸体底部设置有导轨;支撑板和液压缸的缸体均滑动连接在滑动轨道上,且使螺压成型模具后段的后端端部与液压缸的缸体前端法兰连接,液压缸的活塞杆头部插入螺压成型模具后段的内腔,液压缸的活塞杆头部外径与螺压成型模具成型段内径相匹配;
接口卡具包括轴承座、螺杆、卡环、转动电机;
卡环为采用弹性金属件加工而成的一端铰接一端开口的环形件,卡环开口端的两个端头均向外延伸出导向头,两个导向头上相对开有螺纹方向相反的连接螺孔;卡环的内环环面上开有环形夹紧槽,环形夹紧槽的槽底宽度与螺压成型模具前段后端的环形连接台和螺压成型模具后段的环形连接台的外沿宽度之和相匹配,环形夹紧槽的两个侧面为分别与螺压成型模具前段后端环形连接台的前端面和螺压成型模具后段前端环形连接台的后端面相匹配的两个锥面;卡环开口端的两个导向头同时螺纹连接在螺杆上;支撑板上板面位于螺压成型模具后段前端口部的两侧向上伸出支撑杆,螺杆的两端各通过一个轴承座分别与两侧的支撑杆转动连接,螺杆的一端端部连接转动电机;螺压成型模具后段的出口端侧壁开孔连接压力表。
在螺杆的另一端端部固定转动轮,在转动电机失效的情况下,可手动转动螺杆调节卡环开合。
工作过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山西北方兴安化学工业有限公司,未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山西北方兴安化学工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8605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