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光学组件驱动机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810185975.4 | 申请日: | 2018-03-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9362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2 |
| 发明(设计)人: | 黄健伦;林育丞;许乃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台湾东电化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2B7/09 | 分类号: | G02B7/09;G03B13/36 |
| 代理公司: | 隆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72003 | 代理人: | 聂慧荃;郑特强 |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光学 组件 驱动 机构 | ||
一种驱动机构,用以驱动一光学组件。驱动机构包含一底座单元、一承载单元、一弹性组件、一驱动组件及一感测组件。承载单元承载光学组件。弹性组件连接承载单元及底座单元。驱动组件驱动光学组件相对于底座单元位移。感测组件设置在承载单元与底座单元之间,并用以感测承载单元相对于底座单元的位置,其中从光学组件的光轴方向观察,弹性组件与感测组件至少部分重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学组件驱动机构,尤其涉及一种从光轴方向观察,弹性组件与感测组件至少部分重叠的光学组件驱动机构。
背景技术
电子产品对于体积的要求愈来愈严苛,若要将体积缩小则需要更有效地利用内部空间。此外,电子产品受到碰撞之后,内部的电子组件往往会被其他零件碰撞而损坏,使得电子产品失去原本的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学驱动机构,以解决上述至少一个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供驱动机构,用以驱动光学组件,驱动机构包含承载单元、底座单元、弹性组件、驱动组件及感测组件。承载单元是用以承载光学组件。底座单元位于承载单元下方。弹性组件连接承载单元及底座单元。驱动组件是用以驱动光学组件相对于底座单元位移。感测组件是设置在承载单元与底座单元之间,并用以感测承载单元相对于底座单元的位置,其中从光学组件的光轴方向观察,弹性组件与感测组件至少部分重叠。
于一实施例中,感测组件还包含设置于底座单元上的磁场感测组件以及设置于承载单元上的感测磁铁。
于一实施例中,感测磁铁为多极磁铁。
于一实施例中,驱动机构还包含外框,外框为导磁性材质,其具有开孔及延伸部,其中承载单元设置于开孔内,且延伸部由开孔的内缘朝底座单元方向延伸。
于一实施例中,外框具有四边形结构,且延伸部与感测组件的位置位于四边形结构的不同角落。
于一实施例中,外框还具有两个延伸部,延伸部分别位于四边形结构的两个相对的角落。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供驱动机构,用以驱动光学组件,驱动机构包含框架、承载单元、驱动组件及电路单元。框架具有挡止部,其凸出于框架的内侧表面,其中挡止部与光学组件的光轴相隔第一距离。承载单元是活动地设置于框架内,并用以承载光学组件。驱动组件是用以驱动光学组件相对于框架位移。电路单元是设置在框架上,其中电路单元与光学组件的光轴之间具有第二距离,且第一距离小于第二距离。
于一实施例中,电路单元包含电路板与集成电路组件,且集成电路组件设置于电路板上,其中集成电路组件抵接挡止部的抵接面。
于一实施例中,抵接面垂直于光轴方向。于一实施例中,挡止部具有ㄇ字型结构。
于一实施例中,电路单元包含电路板与集成电路组件,集成电路组件设置于电路板上,且框架还具有两个限位部,其中电路板是设置于限位部之间,并用以限制电路板于既定位置。
于一实施例中,电路单元包含电路板与集成电路组件,且集成电路组件是设置于电路板上,其中挡止部与限位部形成凹槽,且电路板设置在凹槽内。于一实施例中,驱动机构还包含导线,且承载单元具有绕线柱,导线电性连接驱动组件,并缠绕于绕线柱上,其中绕线柱与驱动组件对应于承载单元的不同侧边。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弹性组件与感测组件至少部分重叠的光学组件驱动机构,由此可更有效地利用内部空间以缩小驱动机构的体积。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出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做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显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驱动机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显示图1中的驱动机构的爆炸图。
图3A显示沿图1中A-A’线段的剖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台湾东电化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台湾东电化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8597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