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沟槽栅场截止逆导型IGBT在审
申请号: | 201810185958.0 | 申请日: | 2018-03-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652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1 |
发明(设计)人: | 刘志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嘉兴斯达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9/739 | 分类号: | H01L29/739;H01L29/06 |
代理公司: | 杭州九洲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1 | 代理人: | 翁霁明 |
地址: | 314006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电阻率 发射区 沟槽区 绝缘介质层 半导体区 导电材料 器件横向 体接触区 沟槽栅 集电区 逆导型 引出端 半导体材料表面 截止 发射极电极 沟槽栅结构 电场 交替变换 交替形成 截止作用 区域形成 槽内壁 集电极 区表面 栅电极 重掺杂 背面 并列 包围 引入 贯穿 | ||
1.一种沟槽栅场截止逆导型IGBT,其特征在于:在N- Base高电阻率半导体材料表面形成P Base区(1),在所述P Base区(1)表面沿器件横向方向分别并列交替形成N+发射区(31、32)和P+体接触区(41、42、43、44);在N+发射区(31、32)紧临区域形成贯穿P Base区(1)、且底部与N- Base高电阻率半导体区相接触的沟槽区(2),沟槽区(2)由位于槽内壁的绝缘介质层(21)和由绝缘介质层(21)包围的导电材料(22)构成,由沟槽区(2)中的导电材料(22)引出栅电极,形成沟槽栅结构;所述N+发射区(31、32)和P+体接触区(41、42、43、44)的共同引出端为发射极电极;在N- Base高电阻率半导体区的背面,沿器件横向方向由连续交替变换的N+型区(52)和P+型区(51)形成集电区,所述N+型区(52)和P+型区(51)的共同引出端为集电极;所述集电区的顶部引入具有电场截止作用的重掺杂N型缓冲层(6),所述重掺杂N型缓冲层(6)沿器件横向方向分布,位于N- Base高电阻率半导体区和集电区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沟槽栅场截止逆导型IGBT,其特征在于:所述P+体接触区(43、44)中部形成N- Base高电阻率半导体区并与发射极金属层之间形成肖特基接触,使得逆导型IGBT发射极与集电极间形成结势垒肖特基二极管结构(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沟槽栅场截止逆导型IGBT,其特征在于:P+体接触区(43、44)的P+区在N- Base内的距离L需经过优化,且满足L>0,以在集电极与发射极加正向电压时,可在结势垒肖特基二极管结构(7)区域形成的耗尽区完全耗尽P+体接触区(43、44)之间的区域,形成对肖特基接触区的屏蔽,以提高结势垒肖特基二极管的耐压达到IGBT同等水平。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沟槽栅场截止逆导型IGBT,其特征在于:所述结势垒肖特基二极管结构(7)处于常规沟槽栅场截止IGBT的Dummy元胞区域,即该元胞内部与沟槽区(2)临近的N+重掺杂区域(33、34)、未形成与N+发射区(31、32)类似的N+ 重掺杂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嘉兴斯达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嘉兴斯达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85958.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