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效便捷式污水处理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1810185580.4 | 申请日: | 2018-03-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0895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17 |
| 发明(设计)人: | 曾国琼 | 申请(专利权)人: | 曾国琼 |
| 主分类号: | C02F9/04 | 分类号: | C02F9/04 |
| 代理公司: | 丽水创智果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78 | 代理人: | 朱巧兴 |
| 地址: | 323913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沉淀腔 存储腔 酸碱中和 抽水管 搅拌腔 污水处理系统 排水管 便捷式 连接管 连接框 凝絮剂 配液管 下端 左端 底座 污水进水管 工作效率 碱性溶液 酸性溶液 抽水泵 抽液泵 出液管 电控箱 过滤网 排液管 有效地 弯管 淤泥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效便捷式污水处理系统,包括底座,底座上侧设有连接框,连接框内部左端上侧设有凝絮剂存储腔,凝絮剂存储腔下侧设有连接管,连接管下侧设有搅拌腔,搅拌腔上侧左端设有污水进水管,搅拌腔下侧设有排水管,排水管下侧设有沉淀腔,沉淀腔内部设有抽淤泥弯管,沉淀腔内部右端设有过滤网,沉淀腔右侧下端设有电控箱,沉淀腔右端设有抽水管,抽水管上设有抽水泵,抽水管右侧设有酸碱中和腔,酸碱中和腔右侧下端设有出液管,酸碱中和腔上侧左右两端设有配液管,排液管上设有抽液泵,配液管上侧左右两端分别设有酸性溶液存储腔和碱性溶液存储腔。本发明可以有效地提高了设备的工作效率,方便了工作人员的使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污水处理领域,具体是一种高效便捷式污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污水处理,是为使污水达到排水某一水体或再次使用的水质要求,并对其进行净化的过程。污水处理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农业,交通、能源、石化、环保、城市景观、医疗、餐饮等各个领域,也越来越多地走进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污水处理行业的上游供应商主要是污水处理设备的制造商和污水处理药剂供应商。都属于发展较快,需求状况良好的行业。
现在的污水处理系统中,常常需要对污水进行沉淀和酸碱中和处理,但是现在的沉淀设备和酸碱中和设备工作效率低下,处理时间长。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高效便捷式污水处理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便捷式污水处理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高效便捷式污水处理系统,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内部设有减振垫,所述底座下侧四角设有支撑座,所述底座上侧设有连接框,所述连接框内部左端上侧设有凝絮剂存储腔,所述凝絮剂存储腔下侧设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下侧设有搅拌腔,所述搅拌腔右侧设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左侧设有第一搅拌轴,所述第一搅拌轴上下两侧设有第一搅拌杆,所述搅拌腔上侧左端设有污水进水管,所述搅拌腔下侧设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下侧设有沉淀腔,所述沉淀腔内部设有抽淤泥弯管,所述抽淤泥弯管下端上侧设有抽淤泥嘴,所述抽淤泥弯管上设有抽淤泥泵,所述沉淀腔内部右端设有过滤网,所述沉淀腔右侧下端设有电控箱,所述沉淀腔右端设有抽水管,所述抽水管上设有抽水泵,所述抽水管右侧设有酸碱中和腔,所述酸碱中和腔左侧设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右侧设有第一搅拌轴,所述第二搅拌轴上下两侧设有第二搅拌杆,所述酸碱中和腔右侧下端设有出液管,所述酸碱中和腔上侧左右两端设有配液管,所述排液管上设有抽液泵,所述配液管上侧左右两端分别设有酸性溶液存储腔和碱性溶液存储腔。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支撑座内部下端镶嵌有摩擦垫。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连接管上设有第一电磁阀。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搅拌腔内部下端设有导流槽。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酸碱中和腔内部左端设有酸碱检测器。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出液管上设有第二电磁阀。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底部的减振垫,可以有效地减少设备振动,这样可以有效地保护设备,减少设备的噪音污染;通过第一搅拌设备和第二搅拌设备的设置,看了以有效地加快设备的沉淀效率和酸碱中和效率,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了设备的工作效率,方便了人们的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高效便捷式污水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高效便捷式污水处理系统主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曾国琼,未经曾国琼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8558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