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尾矿库老排洪系统破损封堵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185378.1 | 申请日: | 2018-03-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7446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31 |
发明(设计)人: | 曾霄祥;寿震宇;代永新;刘涛;曹其光;徐嘉辰;吴小刚;汪良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院有限公司;华唯金属矿产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3F1/00 | 分类号: | E03F1/00;E02B3/16;C04B28/26;C04B111/70 |
代理公司: | 马鞍山市金桥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4111 | 代理人: | 常前发;奚志鹏 |
地址: | 2430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尾矿 排洪 系统 破损 封堵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尾矿库老排洪系统破损封堵的新方法,首先在老排洪系统(3)的出口部位施工、布设反滤压盖(1);然后在尾矿库的尾砂堆积坝中,采用Φ89~110钻机从老排洪系统构筑物顶板(10)钻孔穿透老排洪系统(3)的外壁至老排洪系统构筑物底板(11)止,形成库内注浆孔(2);对库内注浆孔(2)进行综合浆液的带压灌注,对老排洪系统(3)构筑物内部的渗漏通道进行封堵。本发明能在尾矿库老排洪系统出口部位迅速起到排水不漏砂效果,能在尾矿库老排洪系统库内部较短时间内形成大量块状凝结体对渗漏通道进行封堵,具有安全性和可靠度高,低成本且不会产生后期其它安全隐患,能满足尾矿库老排洪系统破损后的封堵需要。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尾矿库安全治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对尾矿库的老排洪系统的破损处进行封堵的方法,特别适用于运行使用期间因老排洪系统破损造成跑砂、漏浆的尾矿库的安全治理,实现消除险情、恢复尾矿库正常运行。
背景技术
尾矿库是矿山企业的重要设施,它是人为堆积形成的一座高位泥石流危险源,同时也可能是一处环境污染源;尾矿库目前被法规认定为是非煤矿山的重大危险源之一;排洪系统是尾矿库的重要安全设施, 排洪系统的正常运行及发生事故的及时处置对尾矿库安全运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由于采用上游式尾矿筑坝的尾矿库成本较低,目前在我国大范围采用。上游法尾矿库使用过程需不断进行坝体增高,为排除库内洪水往往需按阶梯状设置若干套排洪系统,新排洪系统的启用需同时对老排洪系统进行封闭。老排洪系统随尾矿库不断增高被埋于库内且所受荷载不断增加,排洪系统封堵工程由于作业空间狭小、专业施工队伍较少且工程质量验收困难,故目前国内尾矿库因老排洪系统封堵不到位诱发的后期破损事故频发,排洪系统破损往往引发跑砂、漏浆事故,进而威胁尾矿库整体安全及造成环境污染事故。
尾矿库老排洪系统发生破损事故后,在压力作用下库内饱和尾矿堆积体不断通过破损部位沿排洪通道向下游扩散,随时间推移破损部位越冲越大,库内尾矿堆积体向下游渗漏量也逐渐累积增大,并演进至坝体部位,进而诱发严重安全与环保事故。对于发生老排洪系统破损事故的尾矿库而言,研究并采取可靠方法在最短时间内安全可靠地进行破损封堵,避免事故对尾矿库安全的影响及对下游造成的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环境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尾矿库老排洪系统发生破损事故后的封堵方法目前没有系统的解决方案,主要的现场处置措施主要有二种:一种是在排洪系统出口部位进行反滤压盖;另一种是在库内破损部位投放树枝捆、沙袋等具有一定体积的物料进行拦挡,从而达到进行破损部位封堵的目的。
实际应用中发现,现有尾矿库老排洪系统破损事故封堵方法存在如下问题:
(1)没有系统提出尾矿库老排洪系统破损事故的处置方法,实际处置事故时因方案不明往往延误抢险时机。
(2)现有处置措施只能解决临时堵漏,因投放物料存在耐久性差问题,对永久封堵有一定负面作用,未能实现本质化安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尾矿库老排洪系统破损封堵方法存在的可靠性、耐久性低,未能实现本质化安全等技术缺陷,而提出一种用于尾矿库老排洪系统破损封堵的新方法,用于尾矿库已封闭独立的老排洪系统发生破损时的处置,从而满足尾矿库老排洪系统应急处置和永久封堵的需要。
为实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本发明一种用于尾矿库老排洪系统破损封堵的新方法采用以下工艺、步骤来实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院有限公司;华唯金属矿产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未经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院有限公司;华唯金属矿产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8537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