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气压控制模式的设定方法以及具备气压调整装置的电梯有效
申请号: | 201810183452.6 | 申请日: | 2018-03-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2874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19 |
发明(设计)人: | 本田美和子;中川淳一;张燕莉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士达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6B11/02 | 分类号: | B66B11/02;G05D16/20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压 控制 模式 设定 方法 以及 具备 调整 装置 电梯 | ||
提供一种气压控制模式的设定方法以及具备气压调整装置的电梯,能够设定与升降距离、升降时间相应的气压控制模式。一种气压控制模式的设定方法,该气压控制模式形成以气压变化率B将厢室内的气压改变气压变化量A的气压变化区间相当于踢面、且不改变气压的气压固定区间相当于踏面的阶梯形状,在该方法中,在分配给气压固定区间的时间为C、由一次升降距离L确定的大气压差为P、一次升降所需的升降时间为T、阶梯形状中的级数为N的情况下,求出使利用包括(数1)的式子计算出的耳压不适的指标值最小的N和C,设定由利用A=P/N、B=P/{T‑C·(N‑1)}计算出的A、B以及求出的N和C构成的气压控制模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电梯等,特别涉及到厢室内的气压控制技术。
背景技术
当乘客利用设置于高层大楼等的高速电梯来例如从最顶层一气下降至最底层时,存在以下情况:由于厢室内的气压的变化,乘客产生耳压不适,乘客感到不舒适。
即,轿厢从最顶层起进行加速运转、等速运转(额定速度下的运转)、减速运转来下降至最底层,但是在等速运转中气压的变化率大且时间持续得长,因此耳压不适的程度变大,不舒适感变强。
近年来出现的所谓的超高层大楼等中设置的电梯的升降行程非常长,另外,由于实现了该电梯的升降速度的超高速化以提高运送效率,因此因耳压不适引起的不舒适感有进一步变强的趋势,正在寻求减轻该不舒适感的对策。
已知的是,为了缓解在升降过程中产生的不舒适感,在耳压不适的程度比较小的阶段使乘客吞下口水(下面,将乘客吞下口水称为“吞咽”。)是有效的,为了诱使吞咽,只要呈阶梯形状地改变厢室内的气压即可(专利文献1~6)。
即,设置短时间的气压的变化率大的区间(下面,称为“气压变化区间”。)、接着该气压变化区间而设置气压固定的区间(下面,称为“气压固定区间”。),由此能够使乘客在气压变化区间感觉到比较轻的耳压不适,引导乘客在气压固定区间进行吞咽。由此,在耳压不适的程度变大之前、即在不舒适感变强之前,耳压不适的程度暂且被缓解。
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下一种控制装置(在专利文献1中“增压控制装置”):对气压调整装置(在专利文献1中“增压装置”)进行控制,呈阶梯形状地改变厢室内的气压,在该阶梯形状中,一个气压变化区间相当于踢面,接着该气压变化区间的一个气压固定区间相当于踏面。在此,将在厢室内呈阶梯形状地改变的气压的模式称为“气压控制模式”。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7-11287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9-137737号公报(专利第5148257号)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0-269855号公报(专利第5393253号)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14-118220号公报(专利第5970362号)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15-202952号公报
专利文献6:日本特开2016-2027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另外,不言而喻的是,升降行程(最底层地面与最顶层地面的垂直距离)对于每个电梯来说根据所设置的建筑物的高度等的不同而不同。另外,一次运转中的轿厢的升降距离(升降距离的最长距离为升降行程)还根据乘客所乘上的出发层与乘客所确定的目的层的组合而不同。并且,升降速度根据电梯的机型等而各式各样,因此即使升降距离相同,根据电梯不同,该升降距离的升降所需的时间(升降时间)也会改变。
然而,以往,仅仅针对一个升降距离和一个升降时间呈现一个气压控制模式,没有特别呈现在升降距离、升降时间改变的情况下决定气压控制模式的具体方法。即,以往没有特别呈现针对任意的升降距离与任意的升降时间的组合的气压控制模式的具体设定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士达株式会社,未经富士达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8345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