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充气轮胎及其生产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810182710.9 | 申请日: | 2013-10-0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7495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9 |
| 发明(设计)人: | 小原圭 | 申请(专利权)人: |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B60C15/00 | 分类号: | B60C15/00;B60C9/00;B60C15/04;B29D30/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魏金霞;王艳江 |
| 地址: | 日本兵库***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充气 轮胎 及其 生产 方法 | ||
一种充气轮胎,其减少了胎体帘布层与内、外芯件(5i、5o)的间隔并且提高了操纵稳定性。胎体帘布层的径向内端部被保持在内芯件与外芯件(5i、5o)之间而没有反包于胎圈芯。内、外芯件(5i、5o)由绕轮胎轴线螺旋地缠绕的胎圈帘线(10i、10o)的螺旋体制成。在内芯件(5i)中,胎圈帘线(10i)的最终捻向与在从轮胎轴向外侧观察的侧视图面中的胎圈帘线(10i)绕轮胎轴线的缠绕方向相同。在外芯件(5o)中,胎圈帘线(10o)的最终捻向与胎圈帘线(10o)的缠绕方向相反。在内芯件中的胎圈帘线的捻向与在外芯件中的胎圈帘线的捻向为相同方向。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3年10月04日、发明名称为“充气轮胎及其生产方法”的中国专利申请201380055847.3号(对应国际申请号为PCT/JP2013/077132)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如下胎圈结构的充气轮胎以及该充气轮胎的生产方法,在该胎圈结构中,胎体帘布层的径向内端部被保持在轴向上的内芯件与外芯件之间。
背景技术
近年来,提出了一种使用刚性芯a的生产方法(在下文中,称为“芯模制轮胎法”),其中该刚性芯a具有与硫化轮胎的轮胎内表面构型几乎相同的外表面构型,如图11(A)所示。在该芯模制轮胎法中,将诸如内衬层橡胶、胎体帘布层、胎圈芯、环带帘布层、胎侧胶和胎面胶的轮胎部件按次序附于刚性芯a上。这样形成了未硫化轮胎t。未硫化轮胎t与刚性芯a一起被放置于硫化模具b中并且在作为内模的刚性芯a与作为外模的硫化模具b之间被硫化。
在该芯模制轮胎法中,很难采用如常规轮胎那样的使胎体帘布层的两个端部都反包于各个胎圈芯的结构。因此,以下专利文件1公开了图11(B)所示的结构。也就是说,胎圈芯d被划分成轴向上的内芯件和外芯件d1、d2。并且,胎体帘布层c的两个端部都被保持在该内芯件与外芯件d1、d2之间。内、外芯件d1、d2形成为通过将胎圈帘线(钢帘线)e绕轮胎轴线螺旋地缠绕而形成的螺旋体。
然而,在以芯模制轮胎法形成轮胎的情况下,调查发现胎体帘线的张力不够,并且这有可能降低转向稳定性。由于该原因,在硫化期间,胎圈芯d对胎体帘布层c的约束力变得不足,胎体帘布层c有可能沿松动方向(径向向外)从芯件d1、d2之间移出。因此,由于沿松动方向的运动,即使在硫化期间胎体帘线中发生热收缩,也不能充分施加沿胎体帘线方向的张力。
并且本发明人的研究结果表明:胎圈帘线e的捻向T以及胎圈帘线e绕轮胎轴线J的缠绕方向R导致了沿松动方向的运动,如图12(A)所示。即,在常规芯件d1、d2中,胎圈帘线e绕轮胎轴线J的缠绕方向R是相同的,并且胎圈帘线e具有相同的捻向T。因此,如图12(B)所示,当内芯件和外芯件d1、d2中的一者(在图12(B)中为外芯件d2)中的胎体帘线c1发生热收缩f时,胎圈帘线e沿反捻方向旋转。由于帘线的钢丝易于沿反捻方向运动,因此胎体帘布层c易于沿热收缩方向运动并且不经受张力。
引用
专利文献
专利文件1:日本公布的未经审查的申请No.2006-160236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基于限制内芯件和外芯件中的胎圈帘线的最终捻向和缠绕方向,并且能够在抑制内、外芯件的胎体帘线松动的同时对胎体帘线施加张力,从而意在提供能够提高转向稳定性的充气轮胎以及制造该充气轮胎的方法。
解决问题的手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未经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8271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