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卷绕式电芯在审
申请号: | 201810182579.6 | 申请日: | 2018-03-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332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13 |
发明(设计)人: | 江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0587 | 分类号: | H01M10/0587 |
代理公司: | 北京励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47 | 代理人: | 赵爽 |
地址: | 3521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集流体 卷绕式电芯 收尾 最外圈 半圈 卷绕方向 短路 撕裂 加长 同极 发现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卷绕式电芯,卷绕式电芯包括:第一集流体和第二集流体,沿卷绕方向,所述第一集流体的收尾端超出所述第二集流体的收尾端至少半圈。本发明的发明人发现加长第一集流体的长度,并且使得第一集流体的收尾端超出第二集流体的收尾端至少半圈之后,会出现以下情况:卷绕式电芯的最外圈为第一集流体,次外圈为第一集流体,再次外圈才会为第二集流体,所以,在卷绕式电芯的最外圈和次外圈都为第一集流体,如此的话,即使第一集流体的收尾端撕裂,第一集流体的最外圈和次外圈之间接触也不会出现短路,其实质为同极之间的接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卷绕式电芯。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锂离子电池滥用尤其是在跌落情况下很容易失效,发生安全事故,为改善跌落失效性能,通常采用双面胶或热熔胶等加强裸电芯与包装袋固定的方式,该方式可以减少裸电芯的移动碰撞,但该措施容易造成收尾空铝箔的撕裂,因在最外圈存在空箔或单面区,层与层之间摩擦力弱,容易位移撕裂,进一步引发短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卷绕式电芯,该卷绕式电芯可以有效避免短路。
根据本发明的卷绕式电芯,包括:第一集流体和第二集流体,沿卷绕方向,所述第一集流体的收尾端超出所述第二集流体的收尾端至少半圈。
本发明的发明人发现加长第一集流体的长度,并且使得第一集流体的收尾端超出第二集流体的收尾端至少半圈之后,会出现以下情况:卷绕式电芯的最外圈为第一集流体,次外圈为第一集流体,再次外圈才会为第二集流体,所以,在卷绕式电芯的最外圈和次外圈都为第一集流体,如此的话,即使第一集流体的收尾端撕裂,第一集流体的最外圈和次外圈之间接触也不会出现短路,其实质为同极之间的接触。
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集流体的收尾端超出所述第二集流体的收尾端半圈至一圈。
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集流体的收尾端贴靠在所述第一集流体次外圈的外周面上。
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卷绕式电芯还包括:隔离膜,所述隔离膜间隔在所述第一集流体和所述第二集流体之间,沿卷绕方向,所述隔离膜的收尾端位于所述第一集流体的收尾端和所述第二集流体的收尾端之间。
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集流体的收尾端超出所述隔离膜的收尾端至少半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卷绕式电芯包括:第一平直段、第一弯折段、第二平直段和第二弯折段,所述第一集流体的收尾端位于所述第一平直段或所述第二平直段。
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集流体的收尾端和所述第二集流体的收尾端均位于所述第一平直段或所述第二平直段。
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集流体的收尾端位于所述第一平直段或所述第二平直段,所述第二集流体的收尾端位于所述第一平直段或所述第二平直段,所述第一集流体的收尾端和所述第二集流体的收尾端分别位于所述卷绕式电芯的两侧。
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集流体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活性材料层段、第一空箔段和收尾段,所述第一空箔段表面不设置第一活性材料,所述第一活性材料层段的表面上设置有第一活性材料层,所述收尾段为至少半圈;所述第二集流体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活性材料层段和第二空箔段,所述第二活性材料层段的表面上设置有第二活性材料层,所述第二空箔段表面不设置第二活性材料层;所述卷绕式电芯包括空箔段相对区,所述空箔段相对区内,所述第一空箔段的部分区域与所述第二空箔段面向彼此。
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空箔段相对区为半圈至一圈。
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集流体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活性材料层段和收尾段,所述第一活性材料层的表面设置有活性材料层,所述收尾段为至少半圈;所述第二集流体表面设置有活性材料层,所述活性材料层延伸至所述第二集流体的收尾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8257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