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农业生产面源污染综合治理的人工湿地建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181495.0 | 申请日: | 2018-03-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6398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5 |
发明(设计)人: | 鲁国强;卢元清;陈财宗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鞍山市华越水生态环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32 | 分类号: | C02F3/32;C02F3/34;A01G22/22;A01G22/00;A01K61/10;A01K61/59 |
代理公司: | 马鞍山市金桥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4111 | 代理人: | 鲁延生 |
地址: | 243000 安徽省马鞍山市经济***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农业生产 污染 综合治理 人工 湿地 建造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农业生产面源污染综合治理的人工湿地建造方法,属于农村水生态环境治理技术和农业绿色生态生产技术领域。本发明的步骤为:步骤一:将水稻种植区域划分成若干个人工湿地模块,每个模块面积为15亩‑25亩;步骤二:在人工湿地模块内四周挖掘一条回型渠,在回型渠内构建清水态水生态环境系统包括进行微生物改底,种植沉水植物,水生动物投放;本发明可解决农村水生态环境治理与农业生产无缝对接,该人工湿地生态系统能长期净化水质,全年保持水体清水状态,排出水水质达到地表III类,并处理一定量的外源污染水,收获的水稻、鱼、虾、蟹均为高品质原生态食品,秸秆生态还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村水生态环境治理技术领域和农业绿色生态生产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农业生产面源污染综合治理的人工湿地建造方法。
背景技术
农业生产中种植业使用的农药、化肥和秸秆以及养殖业产生的富含有机物的废水是造成农业生产面源污染的根本原因,也是农村水生态环境被严重破坏的主要原因。当前国家大力推进农业绿色发展,要求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保护产地环境,提升生态服务功能,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农业发展新格局,因此推动形成绿色生态生产方式尤为重要。人工湿地是一个综合的生态系统,它应用生态系统中物种共生、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在促进废水中污染物质良性循环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的再污染,获得污水处理与资源化的最佳效益。稻田是最重要的人工湿地之一,目前推广的稻蟹、稻虾、稻鱼等生态循环种养模式就是采用了人工湿地特点,它解决了水稻生长过程中不施化肥及不喷农药问题,但稻田作为人工湿地最大的缺陷是一年中仅有三个月具备湿地功能,稻蟹、稻虾、稻鱼等生态循环种养模式全年也给外部环境带来了大量的养殖废水,这些种养方法无法全面有效的解决农业生产面源污染。因此需要构建一种农业生产面源污染综合治理的人工湿地,该湿地在农业生产中不使用化肥和农药、无养殖废水排放、秸秆生态还田,同时还能处理一定量的外源污染水。
发明内容
1、要解决的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与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农业生产面源污染综合治理的人工湿地建造方法,可以解决农村水生态环境治理与农业生产无缝对接,该人工湿地生态系统能长期净化水质,全年保持水体清水状态,排出水水质达到地表III类,并能处理一定量的外源污染水,收获的水稻、鱼、虾、蟹均为高品质原生态食品,并达到秸秆生态还田以避免污染大气。
2、技术方案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农业生产面源污染综合治理的人工湿地建造方法,其步骤为:
步骤一:根据地形高低特点、外河道水流走向和水环境污染状况将水稻种植区域划分成若干个人工湿地模块,模块间通过堤坝隔开,每个模块面积为15亩-25亩,堤坝的一侧开通进水口和出水口,进水口和出水口采用串联或并联方式用PVC管与外河道相连;
步骤二:在人工湿地模块内四周挖掘一条回型渠,在回型渠内进行微生物改底,调节水质,然后种植沉水植物,繁育水草,形成水下草坪和水下森林,再进行水生物投放,构建成一条回型草型清水态水体生态系统区,面积占人工湿地模块总面积的18%-22%;
步骤三:在回型渠的外侧修筑堤坝,并在水稻田和回型渠结合处修一田埂,还在回型渠上修筑一条便于耕机和收割机下田的机耕路,机耕路下埋保证回型渠完全贯通的涵管;
步骤四:在回型水生态系统区内安装四台水车式增氧机,分别安装在回型渠四个边中间或者四个角的位置,水车式增氧机对水体逆时针推流,改善湿地水体流动机制,增加湿地水体溶解氧;
步骤五:在湿地模块内水稻种植区面积占人工湿地模块总面积的78%-82%,四周修建田埂并安装防逃围网,如果稻田内高差超过5公分,则通过田间小埂将中间水稻种植区划分成2-4块平整的水稻种植区,如果外河道水环境较差,则上半年种植伊乐藻,以增加湿地净化能力,也为下半年水稻种植提高土壤肥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鞍山市华越水生态环境有限公司,未经马鞍山市华越水生态环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8149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