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干法制粒机的挤压辊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810179426.6 | 申请日: | 2018-03-0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39495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29 |
| 发明(设计)人: | 冯雄峰;范逸闻;祝颖丹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B01J2/22 | 分类号: | B01J2/22 |
| 代理公司: | 33224 杭州天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刘诚午<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 |
| 地址: | 315201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主动辊装置 从动辊 自动调隙装置 从动轴承座 挤压辊 干法制粒机 主动轴承座 左右旋丝杆 双面斜坡 座架 生产效率 伺服电机 液压推缸 自动调隙 上盖板 滑块 背面 平行 相抵 驱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干法制粒机的挤压辊装置,包括带有上盖板的座架、安装在座架上带有挤压辊的主动辊装置与从动辊装置,座架底部安装有调节主动辊装置与从动辊装置间距的自动调隙装置;主动辊装置与从动辊装置上分别设有主动轴承座与从动轴承座,从动轴承座上与主动轴承座相对的面设有倾向平行于自动调隙装置的双面斜坡,从动轴承座上双面斜坡的背面与液压推缸装置相抵;自动调隙装置包括两端设有滑块的左右旋丝杆以及驱动左右旋丝杆旋转的伺服电机。利用本发明,可以对主动辊装置与从动辊装置进行高精度的自动调隙,且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药品的干法制粒工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干法制粒机的挤压辊装置。
背景技术
制药工业广泛涉及到对各种活性的药品原料以及一种或多种赋形剂的加工处理,这些原料药大部分是细的粉末,由于这些粉末粒径大小不一、密度不均、流动性不好、易于成层。因此,这些原料药必须经过一个关键的工序-制粒处理,才能进行下道工序压片、胶囊填充或以颗粒形式直接包装。
目前的制粒工艺有四种:老式湿法制粒法(GMP不能通过)、湿法混合制粒法、干法制粒法、一步沸腾制粒法,后三种方法各具特点,湿法混合制粒是最传统的一种制粒方法,而干法制粒因其具有多种优势,目前正为广大药品生产商所采用。
当制药工艺允许其产品能干法制粒的话,干法制粒在药品生产过程中与传统的湿法制粒相比较,在许多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1)湿法制粒需要使用很多的加工设备,占地面积大,加工成本高;(2)除了前期设备投入较高外,大量加工设备的使用,也需要大量的操作人员来参与,众多设备的维护保养也成为一项很大的成本支出:(3)由于加工工艺的复杂,对于进行GMP认证的企业又多了需要认证的环节;(4)湿法制粒的高能耗也不容忽视,尤其是沸腾床、烘箱的运行能耗很高;(5)某些湿法制粒系统所使用的溶剂式催化剂在制粒工作完成后需要进行回收处理,采用干法制粒就可避免以上的缺点。另外干法制粒尤其适用于湿法混合制粒、一步沸腾制粒无法作业的,例如怕水和酒精不能溶化的药物、抗生素及中药喷雾干燥提取物比重达不到要求、又不能加粘合剂和辅料的药物。综上所述,使用干法制粒既能控制药品的溶解度、孔隙率和比表面积,又可减少粉料浪费,更便于贮存和运输、提高产能、控制污染,拥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
目前市场上的干法制粒机的挤压辊之间的最小间隙都是固定式的,无法实现自动调隙,只能通过药物进料时的预压力来完成压辊之间的间隙,有些热敏性高、含糖量高的药物,预压力一高,药物就溶化、结块,根本克服不了挤压辊之间的自重力来完成压辊调隙,这样就大大制约了干法制粒机适用范围。对于一些特殊药物进行干法制粒,现有的技术就很难实现挤压辊之间自动调隙控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干法制粒机的挤压辊装置,可以对主动辊装置与从动辊装置进行高精度的自动调隙,且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提高生产效率。
一种干法制粒机的挤压辊装置,包括带有上盖板的座架、安装在座架上带有挤压辊的主动辊装置与从动辊装置,所述座架底部安装有调节主动辊装置与从动辊装置间距的自动调隙装置;
所述主动辊装置与从动辊装置上分别设有主动轴承座与从动轴承座,所述从动轴承座上与主动轴承座相对的面设有倾向平行于自动调隙装置的双面斜坡,所述从动轴承座上双面斜坡的背面与液压推缸装置相抵;
所述自动调隙装置包括两端设有滑块的左右旋丝杆以及驱动左右旋丝杆旋转的伺服电机。
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伺服电机驱动自动调隙装置,与液压推缸装置配合,可以方便、精确地调整主动辊装置与从动辊装置间距,结构简单,可以大大提高生产效率。
作为优选,所述主动轴承座靠近从动轴承座的面设有导向槽;所述滑块包括与主动轴承座上的导向槽配合的导向部分以及与从动轴承座上的双面斜坡匹配的斜坡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7942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