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损伤医用血管扩张器及模拟血管扩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179056.6 | 申请日: | 2018-03-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8721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2 |
发明(设计)人: | 张文静;孙吉平;张亚莉;吕佳;李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29/00 | 分类号: | A61M29/00;A61M31/00 |
代理公司: | 西安佩腾特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26 | 代理人: | 张倩 |
地址: | 710061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锥部 柔性导管 血管扩张器 模拟血管 手术过程 防损伤 连接头 注射器 自体动静脉内瘘 血管 血管扩张 血管损伤 依次连通 中空锥管 逐渐变大 成形术 导流孔 自由端 侧壁 成功率 损伤 出口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损伤医用血管扩张器及模拟血管扩张方法,包括柔性导管、设置在柔性导管入口端的注射器连接头以及设置在柔性导管出口端的锥部,所述注射器连接头、柔性导管以及锥部依次连通,锥部为中空锥管,锥部的直径从锥部自由端到与柔性导管连接处逐渐变大,锥部的侧壁上设置有多个导流孔。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的在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形术手术过程中使用的血管扩张手段扩张效果不佳、容易引起血管损伤,导致手术成功率低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所提供血管扩张器在手术过程中能快速扩张手术血管并且不损伤血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损伤医用血管扩张器及模拟血管扩张方法,是一种肾脏内科领域行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形术过程中用于扩张手术血管的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医学诊疗技术水平的逐渐提高,每年确诊为尿毒症的患者人数逐年增高,患者往往面临的是后续长期肾脏替代治疗。在三种肾脏替代治疗(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和肾移植)方式的选择上,大部分患者往往更倾向于选择血液透析替代。对于进行长期血液透析的患者面临一个紧迫的问题就是需要建立长期血液透析通路。目前长期血液透析通路有三种,第一: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形术,特点:创伤小,费用低,可长期使用,一般建议首选;第二:动静脉内瘘人工血管转流术,适用于腕部血管条件不满意,无法行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形术的患者,虽可以长期使用,但是费用极其昂贵,且创伤大,对心功能要求高,心功能较差的患者,术后极易出现心功能不全;第三:半永久导管留置,适用于双上肢血管条件欠佳或心功能差无法行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形术或动静脉内瘘人工血管转流术且不愿意改行腹膜透析替代的患者,该通路虽然不影响患者心功能,但使用寿命有限,且费用亦昂贵,长期留置导管可能造成局部血管狭窄、血栓形成或感染,一般不建议首选。而尿毒症的患者由于长期高血压以及异常的钙磷代谢的影响,患者的血管条件往往并不理想,血管细,内径小或者血管腔内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很多见,这就造成患者手术过程中血管吻合困难,或者术后易出现内瘘处狭窄甚至闭塞。在现行的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形术手术过程中,如果患者的血管条件不良,手术医生在术中需要扩张血管,目前常常采用的是利用眼科镊尖端纤细部位深入血管腔中进行简单的扩张,但是由于眼科镊尖端纤细部位常常较短,约2-3cm长,因此能扩张的血管长度有限,往往仅局限于吻合口部位。而且血管扩张的程度常常依靠手术医师的经验和手感进行,扩张过程中可能出现血管损伤或内膜损伤。因此吻合后常常可见到吻合口周围的血管已明显充盈增粗,但未扩张部位的血管仍然纤细,变化不明显,以致内瘘失败。因此良好的血管条件,即较粗的血管内径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条件。
针对上述问题的解决,为此设计了一款用于手术过程中的防损伤医用血管扩张器装置。利用血管扩张器由细至粗逐渐变化的外径逐渐扩张纤细或狭窄血管以使其达到手术要求,并减少血管损伤,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患者手术失败的风险,避免再次手术。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的在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形术手术过程中使用的血管扩张手段扩张效果不佳、容易引起血管损伤,导致手术成功率低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防损伤医用血管扩张器及模拟血管扩张方法,在手术过程中能快速扩张手术血管并且不损伤血管。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防损伤医用血管扩张器,其特殊之处在于:包括柔性导管、设置在柔性导管入口端的注射器连接头以及设置在柔性导管出口端的锥部,所述注射器连接头、柔性导管以及锥部依次连通,所述锥部为中空锥管,所述锥部的直径从锥部自由端到与柔性导管连接处逐渐变大,所述锥部的侧壁上设置有多个导流孔。
进一步的,所述柔性导管的长度为4-12cm,所述锥部的长度为5-8cm。
进一步的,所述锥部侧壁上的导流孔呈层状分布,相邻层间导流孔间隔0.8-1cm,每层有至少三个导流孔。
进一步的,锥部的自由端到锥部与柔性导管的连接处直径从0.8-1.0mm逐渐增粗至2.3-2.7mm。
进一步的,所述的注射器连接头、柔性导管以及锥部均采用柔性高分子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未经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7905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乳腺外科用伤口引流固定装置
- 下一篇:一种肿瘤部位给药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