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石墨烯光纤的全光调制器及其调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178530.3 | 申请日: | 2018-03-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5944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2 |
发明(设计)人: | 刘忠范;刘开辉;周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大学 |
主分类号: | G02F1/35 | 分类号: | G02F1/35;G02F1/365 |
代理公司: | 北京万象新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60 | 代理人: | 苏爱华 |
地址: | 10087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石墨 光纤 调制器 及其 调制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石墨烯光纤的全光调制器及其方法。本发明所述光调制器包括光纤和石墨烯两部分构成。利用石墨烯光泵浦原理:没有泵浦光时,信号光被石墨烯吸收,信号光不能通过调制器。反之,当短波长泵浦光激发石墨烯电子到导带,由于泡利不相容原理,长波长信号光无法激发电子,从而不被石墨烯吸收因此直接通过调制器。泵浦光和信号光同时通过该调制器,通过调制泵浦光的强度可以调制信号光光强,达到全光调制效果。该调制器尺寸小,工作频带宽,工作范围广,响应速度快(理论可达500GHz),与光纤光路系统耦合方便,有利于光集成等特点,可广泛应用于光纤通信、传感器,激光雷达,光集成系统,全光通讯等领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光通信,传感技术及光学器件领域,涉及一种光学器件,特别是涉及一种全光调制器及其方法。
背景技术
光调制器是一种重要的光学器件,用于调节光强,光相位和光偏振等参量。光调制器是高速、短距离光通信的关键器件,是最重要的集成光学器件之一。光调制器按照其调制原理来讲,一般可分为声光调制器,电光调制器、热光调制器、全光调制器等,它们所依据的基本理论是各种不同形式的声光效应,电光效应、磁光效应、Franz-Keldysh效应、量子阱Stark效应、载流子色散效应等。其中(1)电光调制器是通过电压改变晶体折射率达到改变输出光的折射率、吸收率、振幅或相位的器件。(2)磁光调制器是利用光通过磁光晶体(如钇铁石榴石)时,在磁场作用下其偏振面可发生旋转实现光调制;(3)声光调制器是利用材料(如铌酸锂)在声波作用下产生应变而引起折射率变化即光弹效应实现光调制;(4)全光调制器是利用一束光去改变介质材料折射率,吸光率等参量从而控制另一束光的光强,相位和偏振等光学参量的目的的一种光调制器。在整体光通信的光发射、传输、接收过程中,光调制器被用于控制光的强度,其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石墨烯是一种由碳元素构成的二维材料,单层石墨烯只有大约0.3纳米厚度。石墨烯具有非常优异的电学,光学和热学性质,同时它还有比钻石更高的机械强度,比铜和银更高的导电性,以及非常好的导热性和热稳定性。它的电子能带结构呈现锥形,是一种半金属或者零带隙半导体材料,所以具有非常好的导电性。它在可见和红外光波段透射率约高达97.7%,也就是说在很宽的光谱范围仍然具有恒定的吸光率(≈2.3%)。通过场效应晶体管的栅压调控技术或者光泵浦技术,可以使石墨烯价带的电子激发到导带。由于泡利不相容原理,如果入射的光子能量小于两倍费米能级改变量,则该光子不能被吸收,价带的电子不能被激发到导带,此时石墨烯被漂白,即理论上透射率变为100%。反之,如果价带电子没被激发到导带,或者入射光光子能量大于2倍费米能级改变量,则该光子仍能被吸收,石墨烯吸光率仍约为2.3%。并且根据文献报道(Liu M,Yin X,Ulinavila E,et al.A graphene-based broadband optical modulator[J].Nature,2011,474(7349):64-67)理论上石墨烯光吸收调制速度能高达500GHz,主要受限于石墨烯的质量和载流子浓度。
光波导纤维简称光纤,是由玻璃或塑料制成的纤维。常见的光纤,其中间是较高折射率的纤芯,外层是较低折射率的包层,最外层是塑料材质的涂覆层。这种光纤是实芯光纤,按照传播模式分为单模光纤和多模光纤。将光纤作成空心,形成圆筒状空间,用于光传输的光纤,称作空心光纤或者单孔光纤。空心光纤主要用于能量传送,可供X射线、紫外线和远红外线光能传输等领域。多孔光纤是近些年研究比较火热的方向。一般来讲,多孔光纤(Porous Fiber)通过合理安排光纤内孔的大小,间距和数目可以制作成各种特殊用途的光子晶体光纤(Photonic Crystal Fiber),比如无截止单模光子晶体光纤,高非线性光子晶体光纤,保偏光子晶体光纤等。光子晶体光纤可以直接熔接到标准单模或多模光纤上;光子晶体光纤可以应用于超连续白光光源,光学相干层析技术(OCT);拉曼放大激光器;光参量放大光路,通信器件;波长转换等等领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大学,未经北京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7853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