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FTO导电材料的溶剂热合成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178171.1 | 申请日: | 2018-03-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8348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1 |
发明(设计)人: | 方峰;徐正超;骆凯翔;王世琦;刘晓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C01G19/02 | 分类号: | C01G19/02;C01G19/04;B01J20/06;B01J20/30;C02F1/28;C02F101/30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唐循文 |
地址: | 211189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fto 导电 材料 溶剂 合成 方法 | ||
FTO导电材料的溶剂热合成方法,先将锡盐溶解于醇类溶剂中,然后加入氧化剂和氟化物,配制成溶剂热母液;向溶剂热母液中加入单质锡、氧化亚锡或氢氧化亚锡,充分混合后,将全部物料转入具有高耐腐蚀性的密闭压力容器中;对密闭压力容器进行加热,在110~290℃进行溶剂热反应,反应时间为0.5~96小时,反应可以在单一温度一次完成,也可在不同温度分阶段完成;溶剂热反应完成后,待物料冷却至室温并用水清洗后,在50~220℃烘干,即得到FTO导电材料。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FTO导电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FTO导电材料的溶剂热合成方法。
背景技术
电化学过程是一种重要的物理化学过程,常常伴随着能量和物质的转移,以及物质的氧化还原,在新能源、环境保护、催化和传感检测等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应用价值。电化学过程要求电极具有一定的导电性。金属氧化物具有许多优点,如比表面积大、表面活性位丰富、吸附性强、易于合成等等,但由于导电性相对较差,一般不适合直接作为电极使用。
导电氧化物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一缺陷。目前已知导电性较好的氧化物有氧化钌、氧化铱、β-氧化铅、锑掺杂二氧化锡(ATO)、氟掺杂二氧化锡(FTO)、锡掺杂氧化铟(ITO)、铝掺杂氧化锌(AZO)等,但除去贵金属(如钌、铱、铟)和剧毒金属(如铅、锑)之后,原料较为易得且环境友好的导电氧化物只有FTO和AZO。AZO由于化学稳定性不佳,其在电极上的应用受到了一定限制。因此,相对而言FTO是一种具有成本优势和环境优势的导电金属氧化物,未来可能在更多的领域得到应用。
氟掺杂二氧化锡(FTO)是一种常见的导电氧化物,其在电子、光伏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FTO的制备方法有化学气相沉积法(CVD)、溅射法、溶胶凝胶法、喷雾热解法、水解焙烧法等。氟原子的掺杂和二氧化锡的晶化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FTO的导电性能。因此,目前FTO的制备方法均需要在高温进行处理(如400~800℃),以使得二氧化锡晶化良好,并且使氟原子替代二氧化锡晶格中的氧原子,形成施主掺杂以提供载流子。然而,高温处理往往会使得氧化物表面的羟基发生缩合脱水而急剧减少,同时伴随着晶粒的长大和材料比表面积的显著下降,这对于金属氧化物发挥其高比表面积和高表面活性是极为不利的。可以说FTO的制备方法是影响其在更多领域得到应用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开发出新的材料制备方法,以便在保持FTO良好导电性的同时赋予其更高的表面活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解决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氟掺杂二氧化锡(FTO)导电材料的溶剂热合成方法,用于制备同时具有良好导电性和丰富表面羟基的高活性FTO材料。
技术方案:FTO导电材料的溶剂热合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先将锡盐溶解于醇类溶剂中,然后加入氧化剂和氟化物,配制成溶剂热母液;溶剂热母液中,锡盐的摩尔浓度为0.02~1.5mol/L;2)向溶剂热母液中加入单质锡、氧化亚锡或氢氧化亚锡,充分混合后,将全部物料转入具有高耐腐蚀性的密闭压力容器中;以上物料中,单质锡、氧化亚锡或氢氧化亚锡与锡盐的摩尔比为(0.1~3):1,氧化剂与单质锡、氧化亚锡或氢氧化亚锡的摩尔比为(0.5~5):1,氟化物与总锡(锡盐与单质锡、氧化亚锡或氢氧化亚锡的总和)的摩尔比为(0.02~2):1;3)对密闭压力容器进行加热,在110~290℃进行溶剂热反应,反应时间为0.5~96小时。4)溶剂热反应完成后,待物料冷却至室温并用水清洗后,在50~220℃烘干,即得到FTO导电材料。
上述锡盐为四氯化锡、氯化亚锡、硫酸锡、硫酸亚锡、四氟化锡、氟化亚锡、醋酸锡或硝酸锡。
上述醇类溶剂为乙醇、甲醇、异丙醇、乙二醇、叔丁醇或正丁醇。
上述氧化剂为过氧化氢、臭氧、过硫酸盐、过碳酸盐、氯酸盐或次氯酸盐。
上述氟化物为氢氟酸、氟化钠、氟化铵、四氟化锡或氟化亚锡。
优选的,上述锡盐的摩尔浓度优选0.1~0.5mol/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7817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锡酸钾的加工工艺
- 下一篇:一种多维度纳米复合材料的阵列式液相合成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