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贴壁细胞培养/共培养的多用途透气容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810176040.X | 申请日: | 2018-03-0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4875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30 |
| 发明(设计)人: | 杨宪园;杨雯雯;黄磊;宋卫东;李景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科技大学 |
| 主分类号: | C12M3/04 | 分类号: | C12M3/04 |
| 代理公司: | 成都君合集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8 | 代理人: | 张鸣洁 |
| 地址: | 471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细胞培养 培养 多用途 透气 容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贴壁细胞培养/共培养的多用途透气容器,其包括:容器盒、容器盖、共培养内框,硅胶圈和透气不透水薄膜;容器盖是由带有十字支撑架的盖体、上下两个硅胶圈、透气不透水薄膜组成;容器盒底部有四个底部支撑架;将一个硅胶圈压入容器盖的内侧四周,同时将透气不透水薄膜嵌入容器盖内,然后在薄膜四周再压入一个硅胶圈,将透气薄膜固定在容器盖内,容器盖上十字支撑架用于支撑透气薄膜。本容器的特点是即可以保证容器的密封,防止培养基的渗漏、污染,又可以保证容器二氧化碳的透气率;同时该容器还可以实现细胞的远距共培养。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细胞培养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贴壁细胞培养/共培养的多用途透气容器。
背景技术
目前在开展细胞生物学方面研究过程中大多采用的是培养皿、培养板或者培养瓶细胞培养容器。但这些细胞培养容器在使用过程中都存在一定的缺陷:首先这些培养容器加入培养基后,在培养箱中孵育的过程中,为了保证容器的透气性(动物细胞培养要求一定浓度的二氧化碳气体),容器盖不旋紧,这就导致在取放容器的过程中,容易造成培养基的泄露,从而造成培养基的污染,但如果旋紧容器盖并采用封口膜密封则会影响容器的透气率,造成培养基酸碱度变化,从而造成细胞死亡;其次,这些容器均无法实现细胞的共培养,而专用的细胞共培养容器价格均较为昂贵;再次这些培养容器大多是一次性的细胞培养容器,不能够高压灭菌,价格昂贵,因此长期实验的费用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贴壁细胞培养/共培养的多用途透气容器。本容器的特点是即可以保证容器的密封,防止培养基的渗漏、污染,又可以保证容器二氧化碳的透气率;同时该容器还可以实现细胞的远距共培养。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贴壁细胞培养/共培养的多用途透气容器,其包括:容器盒、容器盖、硅胶圈和透气不透水薄膜;容器盖是由带有十字支撑架的盖体、上下两个硅胶圈、透气不透水薄膜组成;容器盒底部有四个底部支撑架;将一个硅胶圈压入容器盖的内侧四周,同时将透气不透水薄膜嵌入容器盖内,然后在薄膜四周再压入一个硅胶圈,将透气薄膜固定在容器盖内,容器盖上十字支撑架用于支撑透气薄膜;当进行单独培养时,将接种有细胞的盖玻片通过镊子放入容器盒内,盖玻片受到四个支撑架支撑,或者直接将细胞接种在容器盒底部,然后容器盖和容器盒通过内外螺纹旋紧。
硅胶圈和透气不透水薄膜,两个硅胶圈固定透气膜后嵌入容器盖内部,然后容器盖和容器盒通过内外螺纹旋紧,硅胶圈即起到固定透气膜的作用,同时也起到密封容器的作用,防止培养基液体渗漏,透气不透水薄膜即可保证一定浓度二氧化碳气体的通过率,又可防止培养基液体的渗漏,十字支撑架用于支撑透气不透水薄膜,
共培养内框为中空圆柱体,内框四周为一凹槽,用于固定共培养膜,内框顶部和底部四周边缘为弧形设计,当进行共培养时,将共培养膜用一个或两个硅胶圈,通过共培养框上的凹槽固定在共培养框上,使共培养框的一端为共培养膜,另一端通透,将共培养细胞接种在共培养膜上,然后放将接种有共培养细胞的共培养框放入底部接种有细胞的容器盒内,然后容器盖和容器盒通过内外螺纹旋紧。
容器盒上部分四周为外螺纹,容器内径32.6毫米,外径35毫米,容器盒底部有四个平均分配的支撑架,支撑架长4毫米、宽2毫米、高1毫米(细胞远距共培养距离要求),便于取放盖玻片和用于细胞远距共培养实验,培养盒的材料为聚碳酸酯,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可以耐受湿热灭菌条件,可以重复使用,减少了白色污染。
容器盖为内螺纹,盖的上表面为中空,便于放置透气不透水薄膜,用于透过一定浓度的二氧化碳气体,但有一十字支撑架,防止透气薄膜变形,容器盖由聚碳酸酯材料制作。
共培养内框为中空圆柱体,内框高度为8mm,内框直径29mm,内框四周为一凹槽,用于固定共培养膜,内框凹槽固定共培养膜后带硅胶圈总直径为31mm,内框顶部和底部四周边缘为弧形设计,防止膜损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科技大学,未经河南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7604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