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虎杖苷在制备防治胃部恶性肿瘤药物的用途在审
申请号: | 201810175918.8 | 申请日: | 2018-03-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549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03 |
发明(设计)人: | 刘立仁;潘博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市肿瘤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K31/7034 | 分类号: | A61K31/7034;A61P35/00;A23L33/105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陆艺 |
地址: | 300060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虎杖苷 胃部 恶性肿瘤药物 防治 有效抑制 肿瘤细胞 恶性肿瘤 制备 细胞生物学 线粒体膜电势 有效成分制备 分子生物学 人胃癌细胞 胃癌细胞 氧化损伤 周期阻滞 人胃癌 凋亡 保健品 诱导 生长 | ||
本发明公开了虎杖苷在制备防治胃部恶性肿瘤药物的用途,本发明运用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证明虎杖苷能有效抑制人胃癌细胞的活性。虎杖苷可有效抑制人胃癌肿瘤细胞的生长,诱导其发生凋亡,线粒体膜电势出现下降,且引起胃癌细胞出现周期阻滞,造成肿瘤细胞氧化损伤。因此,可以将虎杖苷作为有效成分制备防治胃部恶性肿瘤的药物及防治胃部恶性肿瘤的食品及保健品。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药应用领域,涉及虎杖苷在制备防治胃部恶性肿瘤药物的用途。
背景技术
当前,恶性肿瘤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疾病。由于人口增长、老龄化过快以及人们不良生活习惯等影响,近年来在全世界范围内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均持续上升[1]。胃癌是全球常见的恶性肿瘤,根据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的统计数据,2012年全球胃癌新发病例约95.1万例,因胃癌死亡病例约72.3万例,分别位于恶性肿瘤发病率第5位和死亡率第3位。超过70%的胃癌新发病例发生在发展中国家,而大约50%的病例发生在亚洲东部,主要集中在中国[2]。在我国,胃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分别高居我国恶性肿瘤第二位与第三位,已成为严重威胁我国人群健康的重大疾病[3]。由于胃癌起病隐匿,且早期的特异性症状较少,因此大多数患者首诊时疾病已发展到进展期。然而目前临床上针对胃癌患者的一些传统化疗方案,对于进展期胃癌患者的生存及预后效果欠佳;与此同时,相关靶向药物治疗往往又无法适合每位患者。因此,继续深入探寻筛选新型临床抗癌药物,对于发现胃癌防治的新方法,寻求胃癌广谱性治疗的突破具有重要意义。
从天然植物中提取的相关有效成分在恶性肿瘤的化学治疗领域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据报道在1940年到2006年开发的155种小分子抗恶性肿瘤药物中,有近47%是天然植物提取物或其衍生物[4]。这其中包括从喜树中提取到的喜树碱、来源于长春花的长春新碱、来源于鬼臼的依托泊苷以及来源于红豆杉的紫杉醇等,这些药物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肿瘤患者的日常治疗中[5,6]。因此,筛选新型的抗肿瘤天然植物药,确定其具有抗肿瘤作用并进一步探讨其机制,已成为当今恶性肿瘤治疗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
虎杖苷(Polydatin,PD)是从蓼科蓼属植物虎杖(PolygonumCuspidatum)的干燥根茎中提取的第四种单体,故又名虎杖结晶4号,在葡萄和葡萄酒中大量存在。近年来,国内外相关学者对虎杖苷的一些研究表明:虎杖苷在抗血小板凝集/抗血栓形成、加强心肌细胞收缩和舒张功能、改善休克后重要组织器官的微循环等方面具有显著作用[7-13];与此同时,虎杖苷还具有减轻子宫内膜异位症所引起的慢性疼痛及改善结肠炎等作用[14,15]。但虎杖苷在防治胃部恶性肿瘤的作用目前还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虎杖苷在制备防治胃部恶性肿瘤药物的用途。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概述如下:
虎杖苷在制备防治胃部恶性肿瘤药物的用途。
所述虎杖苷的分子式为C20H22O8;结构式为:
根据Lauren分型,所述胃部恶性肿瘤为肠型、弥漫型或混合型。
本发明运用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证明虎杖苷能有效抑制人胃癌细胞的活性。虎杖苷可有效抑制人胃癌肿瘤细胞的生长,诱导其发生凋亡,线粒体膜电势出现下降,且引起胃癌细胞出现周期阻滞,造成肿瘤细胞氧化损伤。因此,可以将虎杖苷作为有效成分制备防治胃部恶性肿瘤的药物及防治胃部恶性肿瘤的食品及保健品。
附图说明
图1为虎杖苷对SGC-7901和AGS细胞活性抑制情况比较,其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市肿瘤医院,未经天津市肿瘤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7591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