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数据归一化方法、用户画像提供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有效
申请号: | 201810175528.0 | 申请日: | 2018-03-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9924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9 |
发明(设计)人: | 刘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精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6/245 | 分类号: | G06F16/245;G06K9/62 |
代理公司: | 上海隆天律师事务所 31282 | 代理人: | 臧云霄;潘一诺 |
地址: | 200333 上海市普***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数据 归一化 方法 用户 画像 提供 设备 存储 介质 | ||
1.一种跨数据源人口属性的数据归一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S110:自n个数据源采集用户i的人口属性j的数据取值,n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
S120:判断人口属性j的属性类型;
S130:若所述人口属性j为连续型,则按如下步骤S131至S133计算用户i的人口属性j的归一化值:
S131:使n个数据源中每一数据源采集的人口属性j的连续型数据值形成一列数据向量xjk,其中,该列数据向量xjk的行数为数据源k中的用户数量,k为大于等于1小于等于n的整数;
S132:计算该列数据向量的相关系数矩阵;
S133:利用所述相关系数矩阵计算用户i的人口属性j的归一化值;
S140:若所述人口属性j为离散型,则按如下步骤S141至S145计算用户i的人口属性j的归一化值:
S141:确定所述人口属性j的取值集合{aj1,aj1,…,aje,…,ajm},其中,e为大于等于1小于等于m的整数,m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
S142:根据自多个数据源采集的多个用户的人口属性j的离散型数据值计算人口属性j的先验概率分布p0(aje);
S143:根据自所述n个数据源采集的用户i的人口属性j的离散型数据值计算人口属性j的关联用户i的人口属性j的概率分布p1(aje);
S144:根据所述人口属性j的先验概率分布p0(aje)及人口属性j的关联用户i的概率分布p1(aje)计算人口属性j的关联用户i的后验概率分布p2(aje);
S145:根据所述后验概率分布p2(aje)计算用户i的人口属性j的归一化值,
其中,所述S144包括:
根据如下公式计算人口属性j的关联用户i的后验概率分布p2(aje):p2(aje)=p0(aje)·p1(aje)。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数据源人口属性的数据归一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32包括:
计算该列数据向量的皮尔逊相关系数相关系数矩阵其中,为和之间的皮尔逊相关系数,k1,k2为大于等于1小于等于n的整数。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跨数据源人口属性的数据归一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和之间的皮尔逊相关系数根据如下公式计算:
其中,s为各数据源中用户的数量,为自数据源k1采集的用户i的人口属性j的取值,为的平均值,为的标准差,为自数据源k2采集的用户i的人口属性j的取值,为的平均值,为的标准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跨数据源人口属性的数据归一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33包括:
根据如下公式计算用户i的人口属性j的归一化值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数据源人口属性的数据归一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45包括:
根据如下公式计算用户i的人口属性j的归一化值
6.一种用户画像提供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用户账号;
根据用户账号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跨数据源人口属性的数据归一化方法获取该用户账号的多个人口属性的归一化值;
根据该用户账号的多个人口属性的归一化值提供关联该用户账号的用户画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精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精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75528.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时序数据预测方法、装置及设备
- 下一篇:一种大型科研仪器的共享服务平台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