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连接下的数据量上报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810175316.2 | 申请日: | 2018-03-0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2547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13 |
| 发明(设计)人: | 韩锋;晋英豪;谭巍;仇力炜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W4/24 | 分类号: | H04W4/24;H04W24/10;H04W76/15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接下 数据量 上报 方法 | ||
本专利申请提供了一种多连接下的数据上报方法,其中第一网络设备获取第一数据量报告,该第一数据量报告用于指示终端设备经过第二网络设备的数据量,该第一数据量报告包含一个或多个服务质量QoS流的QoS流标识QFI、该一个或多个QoS流所属的分组数据单元PDU会话的标识、以及该一个或多个QoS流的数据量。该第一网络设备向第三网络设备发送该第一数据量报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连接下的数据量上报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第五代(5th Generation,5G)无线通信技术已是目前业界的热点。5G将支持多样化的应用需求,其中包括支持更高速率体验和更大带宽的接入能力、更低时延和高可靠的信息交互、以及更大规模且低成本的机器类通信设备的接入和管理等。此外,5G将支持面向车联网、应急通信、工业互联网等各种垂直行业应用场景。面对5G这些性能要求和应用场景,网络对通信业务的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S)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传统的LTE系统中基于演进分组系统(Evolved Packet System,EPS)承载的QoS管理不再适合。5G定义了基于QoS流(QoS flow)的QoS管理框架,一个QoS流是终端设备在与网络进行各种业务通信中实现QoS区分的最小的粒度,即网络能以QoS流为单位为终端设备进行通信业务的调度和转发等。
在LTE系统中,一个终端设备可以通过双连接(dual connectivity)的方式分别与两个演进型节点B(evolved NB,eNB)进行连接,再通过该两个eNB连接到LTE的核心网。类似地,5G系统的一种部署场景是一个终端设备通过多连接(multi-connectivity)的方式连接到多个接入网节点,并由该多个接入网节点连接到5G核心网(5G core,5GC)。在这种场景下,终端设备的通信业务的计费涉及到不同的接入网节点,并与通信业务的业务经过过不同的接入网节点的数据量(data volume)相关。为了实现有效准确的计费,各个接入网节点为一个终端设备所承载的不同业务数据的数据量需要得到及时准确的统计并上报到核心网。5G网络如何能有效地实现对多个接入网节点为一个终端设备所分别承载的数据量进行统计,目前尚无合适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多连接下的数据量上报的方法,实现了在多连接下的终端设备经过一个或多个接入网节点的数据量上报给核心网,可为终端设备的网络流量计费提供依据。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多连接下的数据量上报方法,该方法包括:第一网络设备获取第一数据量报告,所述第一数据量报告用于指示终端设备经过第二网络设备的数据量,所述第一数据量报告包含一个或多个服务质量QoS流的QoS流标识QFI、所述一个或多个QoS流所属的分组数据单元PDU会话的标识、以及所述一个或多个QoS流的数据量;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向第三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数据量报告。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对于辅节点SN终止的承载,所述第一网络设备获取第一数据量报告,包括: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接收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二数据量报告,所述第二数据量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经过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的数据量,所述第二数据量报告包含一个或多个QoS流的QFI、所述一个或多个QoS流所属的PDU会话的标识、以及所述一个或多个QoS流的数据量;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二数据量报告获取所述第一数据量报告。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对于主节点MN终止的承载,所述第一网络设备获取第一数据量报告,包括: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统计所述终端设备经过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的数据量;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根据所述数据量形成所述第一数据量报告。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数据量报告还包含所述一个或多个QoS流的承载类型和/或所述一个或多个QoS流所属的网络切片的标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7531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添加联系人的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 下一篇:一种用户接入方法和核心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