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株球托霉菌菌株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810173702.8 | 申请日: | 2018-03-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4876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2 |
发明(设计)人: | 肖乐天;方泽民;王小洁;房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14 | 分类号: | C12N1/14;A01N63/30;A01P21/00;C12R1/645 |
代理公司: | 合肥兴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48 | 代理人: | 胡东升 |
地址: | 230601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株球托 霉菌 菌株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株球托霉菌菌株及其应用,属于微生物应用技术领域。该菌株为球托霉菌w5菌株,保藏编号为CCTCC:M2017787。本发明将球托霉菌w5孢子配成菌剂,在植物种子萌发并长出2对真叶后,对植物进行根系浇灌,所制得的球托霉菌菌剂可以有效促进植物幼苗的生长,提高作物的抗病能力,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具有应用潜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应用技术领域,涉及一株球托霉菌菌株及其应用,特别是涉及球 托霉菌w5菌剂的发酵制备方法及其在促进植物生长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人均农业耕地不足1.3亩,仅为美国人均耕地面积的1/6。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加快,我国耕地数量仍在不断减少。另外,由于土壤肥力低等因素,农民为 了确保高产而过量施用化学肥料。例如,当前我国粮食产量占世界的16%,化肥用量 占世界的31%,每公顷用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4倍以上。长期不合理过量使用化肥, 造成土壤结构变差、土壤板结、地力下降、农作物减产,农产品硝酸盐含量过高、重金 属含量超标等缺陷,而大量和过量的氮肥和重金属流失于环境中,污染土壤、水体、空 气,威胁人类的食物安全和健康。
微生物菌肥又称作微生物接种剂,是指含有微生物活体的特定制剂,主要分为两大 类,即微生物菌剂类和微生物肥料类。其中,菌剂类主要有固氮菌、根瘤菌、光合菌、 解钾菌和复合菌剂等;肥料类产品即生物有机肥和复合微生物菌肥。因微生物的生命活 动及其代谢产物使得植物得到特定肥效,微生物菌肥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 方面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与普通化学肥料比较,微生物菌肥应用于农业生产中有着独 特的优势:(1)不破坏土壤结构,对人、畜等无毒无害;(2)肥效持久;(3)提高 作物产量和改善其品质;(4)成本低廉。
近年来,我国微生物肥料等新型肥料产业正在快速成长,年产量达到900万吨以上。 目前,我国生产应用的微生物肥料按照微生物功能类别可分为固氮菌类、解磷菌类、解钾菌类、光合细菌类、菌根菌类、抗生菌类、复合菌类等,但以固氮菌类、解磷菌类、 解钾菌类和复合菌类为主,而光合细菌类、菌根菌类、抗生菌类的研究较少,仅有个别 有关促进植物生长的根际微生物的报道。总体上,应用细菌如细菌和放线菌作为材料开 发的菌肥远远超过真菌菌肥。
球托霉菌属于小克银汉霉科(Family Cunninghamellaceae)真菌。目前,对该属真菌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其壳聚糖的编码基因、壳聚糖的合成、以及部分糖苷水解酶如β- 葡萄糖苷酶等的研究。在农业生物技术领域,因该属真菌对土壤中有效氮和磷较敏感, 被用于测定土壤中有效氮或磷的储存量。然而,目前为止,还没有球托霉菌属来源真菌 用于促进植物生长应用的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株球托霉菌菌株,具有有效促进植物幼苗生长、提高作物抗病能力 的作用。
一种球托霉菌菌株,该菌株保藏在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地址:中国武汉大学, 其保藏名称为球托霉菌w5菌株,保藏编号为CCTCC:M2017787,保藏日期为2017 年12月12日。依据形态学特征和分子数据分析,该菌株的分类命名为Gongronella sp. w5。
本发明提供上述球托霉菌菌株在促进植物生长中的应用。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促进植物生长的球托霉菌菌剂的制备方法,制备步骤如下:
取孢子浓度为1~5×108个/mL的球托霉菌菌剂,在苗木种子萌发并长出2对真叶后, 按照5~15mL/株苗木浇灌根部,后续苗木按照正常田间管理即可。
作为优选,本发明所述球托霉菌w5菌剂的孢子数为3×108/mL。
作为优选,本发明所述制备步骤中的浇灌量为10mL/株。
进一步的,制备孢子使用的发酵菌株为球托霉菌w5,经培养基发酵培养获得发酵液,发酵液经分级分离后获得所述孢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大学,未经安徽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7370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