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通式化合物及其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810173644.9 | 申请日: | 2018-03-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181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10 |
发明(设计)人: | 张松;杜倩;任雪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鼎材科技有限公司;固安鼎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D209/86 | 分类号: | C07D209/86;C07D409/12;C07D409/14;C07D209/56;C07D209/88;H01L51/50;H01L51/5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192 北京市海淀区西***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芳基 稠环 杂环 通式化合物 杂芳基 烷基 烷氧基 亚芳基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空穴传输材料 器件性能 单键 应用 表现 | ||
本发明公开了下式结构的通式化合物:其中,R1选自C6~C30的芳基或稠环芳基、C3~C30的杂环芳基或稠环杂芳基;R2和R3分别独立选自氢、C1‑C12的烷基、C1‑C8的烷氧基、C6~C30的芳基或稠环芳基、C3~C30的杂环芳基或稠环杂芳基;m和n分别独立选自1至4的整数;L选自单键,或选自C1‑C12的烷基、C1‑C8的烷氧基、C5‑C30的亚芳基、C3‑C30的杂环亚芳基;Ar1和Ar2分别独立选自C6‑C30的芳基或稠环芳基;Ar3和Ar4分别独立选自C6‑C30的芳基或稠环芳基、C3~C30的杂环芳基或稠环杂芳基。本发明同时保护采用上述通式化合物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本发明的化合物作为OLED发光层中的空穴传输材料时,表现出优异的器件性能和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有机电致发光材料领域,具体说涉及一种新型通式化合物以及采用该类通式化合物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背景技术
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OLEDs)又称为有机电激光显示、有机发光半导体。由美籍华裔教授邓青云(Ching W.Tang)于1979年在实验室中发现。OLED显示技术具有自发光、广视角、高对比度、耗电低、响应速度快等优点。但是,作为高端显示屏,价格上也会比液晶电视要贵。其中,OLED本身具有利用有机薄膜,并将电压施于其所组成的装置上发光的固有特性,所以开发合适的有机薄膜材料一直是OLED行业的研究重点,有利于加快OLED在显示技术中的产业化进程。
一般用于OLED的材料包括发光材料、辅助材料和电极材料。其中辅助材料主要包括载流子传输材料、载流子注入材料和载流子阻挡材料。不同的辅助材料在器件中所起的功能和作用不同,因此对不同的辅助材料通常具有不同的功能要求。
空穴传输材料是以传输空穴为主,在OLED中,包含空穴传输材料的空穴传输层的作用是提高空穴在器件中的传输效率,并将电子阻挡在发光层内,实现载流子的最大复合。OLED用空穴传输材料首先要求其具有较高的空穴迁移率,分子的三线态能级要高于发光层的激发能量,要避免与发光层形成激基复合物,另外还需要满足以下条件:(1)具有良好的成膜性,能够形成无缺陷的均一且无定形的薄膜;(2)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较高的熔点和玻璃化转换温度;(3)具有适当的最高分子占据轨道(HOMO)能级,能够保证空穴在各个界面之间的有效注入与传输。虽然目前OLED的老化机理尚未完全清楚,但是有研究表明有机层物理形态的变化是影响OLED老化的因素之一,例如由于器件操作时产生的热引起有机层的熔融与结晶,不但会破坏薄膜的均一性,还会破坏空穴传输层同阳极以及有机层之间良好的界面接触,从而导致器件的效率和寿命下降。
因此目前有机空穴传输材料的研究重点在于如何提高材料的成膜性及热稳定性。为了提高材料的稳定性,通常使用具有较高熔点和玻璃化转换温度的空穴传输材料。从分子设计的角度来看,具有不对称结构的、空间位阻大的化合物,例如具有成对偶联结构、星形结构、枝化结构和螺形结构的化合物,能够降低分子与分子间的凝聚力,减少结晶的倾向,提高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进而有可能提高相应器件的性能。
早期商用的空穴传输材料为如下结构(e.g.EP-72193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鼎材科技有限公司;固安鼎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鼎材科技有限公司;固安鼎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7364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下一篇:一种基于反向滴加的哌啶酸制备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