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立式3D打印废料回收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810173205.8 | 申请日: | 2018-03-0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1254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5 |
| 发明(设计)人: | 张雷;钟言久;郑雨;郑辰兴;阚欢迎;姜瑞;董万富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工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B29C64/357 | 分类号: | B29C64/357;B33Y40/20 |
| 代理公司: | 北京青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384 | 代理人: | 郑青松 |
| 地址: | 230002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立式 打印 废料 回收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立式3D打印废料回收装置,包括主机架、废料破碎机构、粉碎机构、熔融挤出机构、熔丝冷却机构,所述主机架至上而下依次安装有废料破碎机构、粉碎机构、熔融挤出机构、熔丝冷却机构,废料破碎机构、粉碎机构、熔融挤出机构和熔丝冷却机构依次接通,实现废料至上而下流通,所述熔融挤出机构是将粉碎后的废料熔融且挤出,所述熔融挤出机构的下部具有锥形外壳,锥形外壳内设置有熔丝挤出孔,熔丝挤出孔内壁上部设有压力传感器,熔丝挤出孔外侧安装有电磁阀,所述电磁阀是控制熔丝挤出孔的开合,本发明结构简单,大大提高了3D打印废料的回收效率,提升了再利用时3D打印废料的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3D打印废料的再回收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立式3D打印废料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3D打印机是快速成形技术的一种机器,原材料一般是热塑性材料,以丝状供料,材料沿零件截面轮廓和填充轨迹堆积,熔化的材料迅速凝固,并与周围的材料凝结成型。3D打印在医疗设备及制造业等行业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未来5-10年全球快速成型市场将继续以年均20%的速度膨胀,这庞大的3D打印市场也必将使3D打印耗材的使用量急剧攀升。而目前3D打印会产生大量塑料或尼龙等打印耗材的废料,这些废料是可以通过回收再利用的,但现在这些废料通常都是没有处理直接丢弃,不仅造成了很大的浪费,而且由于这些废料固有的高分子性能,使其生物降解性差,分解速度慢,长期分散于自然界会造成环境污染和对人体健康的负面影响,所以对3D打印后产生的废料需要及时的回收,最科学的方法就是将这些废料回收再次利用。
在专利号201410380927.2,介绍了一种3D打印机的废料回收装置及回收方法,就是利用加热装置将废料熔融后挤出,达到回收的目的,显然该专利介绍的设备并不能保证回收的材料的质量,造成了无法在现实中使用,使用卧式结构,推料螺杆又大大浪费的能源,并不可取。
专利号CN201720550086.4,公布了一种蛇形流道等径角式3D打印废料破碎挤丝一体机,也是将打印的废料熔融在挤出的原理,不同的是使用挤出的熔融后的材料经过蛇形流道,提高了熔融材料的力学性能,但是仅仅如此还是不能提高熔融后挤出材料的质量,只有提高了挤出材料的质量才有真的投入现实生产中。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立式3D打印废料回收装置,大大提高了熔融后挤出材料的质量,再利用效率更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立式3D打印废料回收装置,包括主机架、废料破碎机构、粉碎机构、熔融挤出机构、熔丝冷却机构,所述主机架至上而下依次安装有废料破碎机构、粉碎机构、熔融挤出机构、熔丝冷却机构,废料破碎机构、粉碎机构、熔融挤出机构和熔丝冷却机构依次接通,实现废料至上而下流通,所述熔融挤出机构是将粉碎后的废料熔融且挤出,熔融温度在200-205℃,所述熔融挤出机构的下部具有锥形外壳,锥形外壳内设置有熔丝挤出孔,熔丝挤出孔内壁上部设有压力传感器,熔丝挤出孔外侧安装有电磁阀,所述电磁阀是控制熔丝挤出孔的开合,所述熔丝冷却机构位于熔丝挤出孔正下方且对中,所述熔丝冷却机构包括至少两组且为偶数个的冷却器和冷却腔,偶数个的冷却器对称安装于冷却腔外侧,所述冷却腔具有敞开式的上口与下口,所述冷却腔的中心正对熔丝挤出孔中心,所述冷却器包括电机、冷却腔、冷却风扇、风腔、弧形风管和冷却丝定位器,所述电机通过电机安装架安装于冷却腔外侧,所述电机转轴上固定安装有冷却风扇,所述冷却风扇设有弧形扇叶,所述冷却风扇外部安装有风腔,所述风腔连通有弧形风管,所述弧形风管的出风口与冷却腔连通且与内壁相切,所述弧形风管的出风是向上,所述弧形风管的进风口与风腔的出风口相连接,所述冷却腔下口安装有冷却丝定位器,所述冷却丝定位器为锥形结构,该锥形结构中心正对与熔丝挤出孔中心,所述冷却丝定位器通过支架安装于冷却腔外壳底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工业大学,未经合肥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7320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