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适用于含高渗透率新能源的特高压直流外送电网规划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10172428.2 | 申请日: | 2018-03-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1825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8 |
发明(设计)人: | 李媛媛;张志刚;苗淼;吴旭;张凌康;宋云亭;张祥成;王正风;张鑫;刘宇伟;戴长春;吉平;姜雪;朱友良;牛小荣;李晓珺;丁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嘉峪关供电公司;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3/46 | 分类号: | H02J3/46 |
代理公司: | 北京工信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6 | 代理人: | 郭一斐 |
地址: | 100192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于 渗透 新能源 高压 直流 送电 规划 方法 系统 | ||
1.一种适用于含高渗透率新能源的特高压直流外送电网规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1,根据送端电网信息和多个新能源厂站信息利用电力系统计算分析软件进行仿真数据搭建;
步骤2,分别对送端电网的每个分区进行电力流平衡计算,确定送端直流落点备选区域;
步骤3,确定至少一个送端电网特高压直流落点及对应的接入规划方案;
步骤4,基于新能源出力特性建立送端电网典型运行方式;
步骤5,针对每个接入规划方案,分别对所述送端电网运行方式下的送端交直流混联电网的安全稳定性进行评估,判断是否满足N-1故障准则,若满足,则进入步骤7,若不满足,则进入步骤6;
步骤6,对不满足N-1故障准则的接入规划方案进行分析,并对所述不满足N-1故障准则的接入规划方案进行改进,并返回步骤4;
步骤7,对每个接入规划方案进行多角度综合评价,并根据评价的结果确定最优电网规划方案;
其中,所述分别对送端电网的每个分区进行电力流平衡计算,确定送端直流落点备选区域,包括:
分别获取夏天大方式、夏天小方式、冬天大方式和冬天小方式下每个分区的负荷数据;
分别获取每个分区的电力组织数据,其中所述电力组织数据包括:每个分区火电、水电的常规机组的装机容量,每个分区风电、光伏的新能源机组的装机容量以及每个分区的外来电力规模值;
根据所述每个分区的负荷数据和电力组织数据,分别计算每个分区的电力盈余值,并选取电力盈余值大于0的分区作为送端直流落点备选区域;
利用如下公式计算电力盈余值:
PS=PG+PNG+PT-PL,
其中,PL为负荷数据;PS为电力盈余值;PG为分区火电、水电的常规机组的装机容量,PNG为分区风电、光伏的新能源机组的装机容量;PT为分区的外来电力规模值;
所述基于新能源出力特性建立送端电网典型运行方式,包括:
根据新能源出力特性,建立新能源大发、特高压直流大容量送出且枯季高峰负荷典型运行方式,依据电力平衡关停送端电网相应容量的常规发电机组,控制重要断面输送功率接近稳定限额,调整母线电压至允许运行范围低限;
建立新能源大发、特高压直流大容量送出且枯季低谷负荷典型运行方式,调整母线电压至允许运行范围高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送端电网信息和新能源厂站信息利用电力系统计算分析软件进行仿真数据搭建,包括:
获取送端电网的现状及规划资料信息,包括:网架结构、发电机参数、负荷参数、线路参数和变压器参数;
获取每个新能源厂站的现状及规划资料信息,包括:风电场装机容量、风电机组类型及其参数、风电并网规划方案、升压变参数和并网线路参数;
根据送端电网信息和每个新能源厂站信息利用电力系统计算分析软件分别搭建送端电网初始规划方案下的进行仿真的潮流计算数据以及每个新能源厂站及其并网系统的进行仿真的潮流计算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至少一个送端电网特高压直流落点及对应的接入规划方案,包括:
从所述送端直流落点备选区域中选取多个节点作为直流落点备选节点,并指定对应的接入规划方案;
利用电力系统计算分析软件计算每个直流落点备选节点直流换流母线的多馈入有效短路比;
选取直流落点备选节点直流换流母线的多馈入有效短路比大于等于预设阈值的直流落点备选节点作为送端电网特高压直流落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嘉峪关供电公司;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嘉峪关供电公司;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72428.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