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脱硫烟气除雾装置的改进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810172408.5 | 申请日: | 2018-03-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678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5 |
发明(设计)人: | 黄建起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赛因迪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J15/06 | 分类号: | F23J15/06;F28B1/00;F28B9/08 |
代理公司: | 佛山市永裕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06 | 代理人: | 杨启成 |
地址: | 528100 广东省佛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除雾管道 热管 脱硫烟气 水收集 环形收集槽 容腔 除雾装置 改进结构 排烟管道 容腔侧壁 上部侧面 周边设置 硫烟气 圆台形 穿孔 侧壁 穿接 水雾 下端 消减 正对 连通 排放 | ||
脱硫烟气除雾装置的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排烟管道、除雾管道,在除雾管道的圆台形上部侧面四周穿接有数根热管,热管的一部分位于除雾管道内,热管的另一部分位于除雾管道外,除雾管道内的热管的下端设置有水收集容腔,其周边设置有正对着除雾管道内的热管的下端的环形收集槽,环形收集槽设置在水收集容腔的侧壁上,环形收集槽通过水收集容腔侧壁上的穿孔与水收集容腔连通。本发明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排出脱硫烟气前,降低脱硫烟气中所含的水分及温度,从而消减排放脱硫烟气时所形成的水雾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烟道除尘技术。
背景技术
目前,湿法脱硫除尘工艺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烟气治理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烟气中因此更容易混入液体,造成出口液滴比较多,颗粒物携带量也会增多,从而达不到环保检测的要求。
不仅如此,液滴含量过多,会在烟囱出口形成白雾现象。水蒸气是一种无色透明的气体,遇冷放热后会冷凝为水滴。水滴是一种颗粒状液体,粒径在人眼识别范围内,当其粒径较小时即为人们常说的雾。
白烟现象造成的不良后果是非常显著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浓烈的白烟易使周边居民误将其认为污染物,进而引起不必要的纠纷
二、白烟成分为水滴,涌出烟囱后在四周下落形成雨滴,腐蚀周边脱硫除尘设备
三、大量水分散失,使脱硫除尘系统水耗增加
因此,有必要对出口烟气液滴提出一种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尽量减少烟囱出口水气含量,使湿法脱硫除尘工艺更高效地运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排出脱硫烟气前,降低脱硫烟气中所含的水分及温度,从而消减排放脱硫烟气时所形成的水雾的脱硫烟气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包括排烟管道、位于排烟管道下面的除雾管道,除雾管道上部呈上部小、下部大的圆台形,排烟管道下端大小与除雾管道上端大小对应且排烟管道下端与除雾管道上端固定连接在一起,在除雾管道的圆台形上部侧面四周穿接有数根热管,热管的一部分位于除雾管道内,热管的另一部分位于除雾管道外,除雾管道内的热管的下端设置有水收集容腔,水收集容腔位于除雾管道的中部位置,并将除雾管道的中部位置遮挡,其周边设置有正对着除雾管道内的热管的下端的环形收集槽,环形收集槽设置在水收集容腔的侧壁上,环形收集槽通过水收集容腔侧壁上的穿孔与水收集容腔连通,水收集容腔连接有水管,水管穿出除雾管道外。
除雾时,脱硫烟气受水收集容腔阻挡,只能从除雾管道四周穿过热管,并与热管进行充分的热交换,在热交换过程中,脱硫烟气中的水汽冷凝并附着在热管上,附着在热管上的冷凝水在重力的作用下滑落入水收集容腔并通过水管排放到除雾管道外,这样,脱硫烟气中的水汽被大量地清除,使其湿度、温度显著地降低,这样,排放到大气时就不容易有水雾生成。
由于烟气中的水滴减少,形成的白雾没那么明显,烟气中所附带的颗粒物也会减少,从而使得检测结果符合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
这里,水收集容腔呈圆台形,由外到内沿圆台形水收集容腔侧面设置有两圈以上的数根热管沿四周分布的热管层。这样,脱硫烟气在进入排烟管道前经多层热管的降温除湿后,其温度及湿度已经大幅度下降,从而使其排放到大气后更不容易生产水雾。
本发明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排出脱硫烟气前,降低脱硫烟气中所含的水分及温度,从而消减排放脱硫烟气时所形成的水雾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赛因迪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佛山赛因迪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7240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