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触控显示器的电路防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10171195.4 | 申请日: | 2018-03-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5976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1 |
发明(设计)人: | 杨岳峰;陈柏林;黄彦衡;刘菊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业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业成光电(深圳)有限公司;英特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41 | 分类号: | G06F3/041 |
代理公司: | 成都希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26 | 代理人: | 杨冬梅;张行知 |
地址: | 61173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显示器 电路 防护 装置 | ||
本发明系为一种触控显示器的电路防护装置,其包括一基板,基板上设有至少一导电网路层,导电网路层两侧更分别向外延伸出复数外围导电线,且基板上并位于导电网路层及外围导电线外侧,更设有电性连接于接地端的至少一接地线,以及至少一浮置接线设置于基板上,且位于复数外围导电线及接地线之间。其中浮置接线的设置可降低外围导电线及接地线之间的电压差,以避免浮置接线产生迁移(migration)的状况,导致电路遭破坏而产生短路,因此藉由浮置接线的设置,能有效提高触控显示器的电路防护装置的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发明系有关一种保护触控显示器电路之技术,特别是指一种可防止迁移(migration)之触控显示器的电路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触控萤幕是一种可以根据触头,如手指或胶笔头等物品来接触萤幕,使萤幕上的触觉反馈系统可根据预先编程的程序,驱动各种链接装置,以取代过去机械式的按钮面板,同时触控萤幕更能在被按压的按钮上显示影音画面,以制造出生动的效果。
触控萤幕可依原理不同,分为电阻式、电容式或红外线式等,其中电阻式的触控萤幕系在两层导电层之间形成一个电场,当用户按压萤幕时会让上下导电层接触,造成短路和电阻改变,以藉由测得电压的化变,计算出用户接触点位置。
电容式触控萤幕则利用电容储存电荷的原理,由于人体本身带电,当用户手指接触萤幕时,可影响电容式触控萤幕面板的电容量,此时就可依据四个角落所引发的电流变化差异,推算出用户手指目前的位置。
红外线触控萤幕则是在触控萤幕表层之玻璃面板相对的两边,安装多个红外线发射器和接收器,运作时发射器发射红外线,以形成交错的红外线网格,当使用者触碰到玻璃面板时,手指会遮断红外线网格,因此藉由被遮断的位置,可得知用户手指的触碰点。
但无论是上述哪种类型的触控萤幕,为了连通触控萤幕内各晶体管或像素,触控萤幕中皆包括设有一导电层来进行导电连通。传统的导电层多半以氧化铟锡(ITO)薄膜等导电材料制成,但目前已逐渐使用金属网格(Metal Mesh)进行替代,由于金属网格系由极细的金属线交叉组成,且金属网格阻抗小于10欧姆、可挠度高,制造成本也比氧化铟锡来得低,透明度也较氧化铟锡好,有利于应用于笔记本电脑及桌面计算机等大尺寸的面板,因此金属网格(Metal Mesh)已逐渐使用来替代氧化铟锡(ITO),作为触控萤幕的导电层。
但金属网格若处于高温且高湿度的环境之下,当金属网格正负极通电时,因高湿且高湿的环境,金属网格的正电子会因电荷守恒定律而往负极跑,使通有正电金属网格的导电线,会因正电子的飘移而将金属离子带走,进而造成迁移(migration)的状态发生,造成线路短路等状况,相对的降低了触控萤幕的使用寿命。
有鉴于此,本发明遂针对上述习知技术之缺失,提出一种触控显示器的电路防护装置,以有效克服上述之该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之主要目的在提供一种触控显示器的电路防护装置,其能降低接地线与外围导电线之间的电压差,以避免外围导电线产生迁移(migration)的情况,藉此降低外围导电线发生短路或耗损等情况,有效提高触控萤幕的使用寿命。
本发明之另一目的在提供一种触控显示器的电路防护装置,其结构简单,能有效降成本以及生产时间,相对可提高生产效率,有助于提升经济效益。
为达上述之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触控显示器的电路防护装置,其包括一基板可为透明基板,且基板上设有至少一导电网路层、至少一接地线,以及至少一浮置接线,其中导电网路层分别向外延伸出复数外围导电线,接地线则环设在导电网路层以及复数外围导电线外侧,并电性连接一接地端,浮置接线则位于复数外围导电线以及接地线之间,以降低外围导电线以及接地线之间的电压差,避免外围导电线产生迁移(migration)的情况。
其中复数外围导电线与接地线之间更设置有复数浮置接线,复数浮置接线更互相并排设置在基板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业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业成光电(深圳)有限公司;英特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业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业成光电(深圳)有限公司;英特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7119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