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儿童座椅固定挂钩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10168772.4 | 申请日: | 2018-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4081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15 |
发明(设计)人: | 潘如杨;王勇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N2/28 | 分类号: | B60N2/28 |
代理公司: | 台州市方圆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107 | 代理人: | 陈鹏 |
地址: | 315336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儿童座椅 固定挂钩 滑动架 复位件 安装方便 儿童座椅 调节杆 舒适性 旋转调节杆 固定结构 汽车车身 挂钩 固连 移动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汽车儿童座椅固定挂钩结构,属于汽车儿童座椅固定结构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汽车儿童座椅固定挂钩结构舒适性和安装方便不能兼顾的问题。本汽车儿童座椅固定挂钩结构包括挂钩、复位件、调节杆和滑动架,挂钩固定在滑动架上,复位件的两端分别作用在滑动架上和汽车车身上,调节杆上固连有调节块,旋转调节杆能通过调节块推动滑动架,使滑动架克服复位件产生的力移动。本汽车儿童座椅固定挂钩结构具有使儿童座椅安装方便,且在不使用儿童座椅时提高乘员的舒适性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儿童座椅固定结构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汽车儿童座椅固定挂钩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越来越成为人们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出行时,当车上有小孩时,为了提高行车安全性,常常会在汽车后排座椅上设置固定挂钩结构,用来固定汽车儿童座椅,以提高行车安全性。
现有的用于固定汽车儿童座椅的固定挂钩结构,例如中国专利文献资料公开了一种儿童座椅下固定挂钩结构[申请号:201120518915.3;授权公告号:CN202413487U],其包括安装在座垫后部的U型钢丝及用于与车身固定的支架底座,支架底座前端焊接U型棒,支架底座侧前端设有底座侧边,底座侧边分为长边与短边,底座侧边上设有固定支架。
该种结构的下固定挂钩结构,牢固程度高,从而提高汽车儿童座椅的安装牢固程度,提高行车的安全性。但是该种结构的下固定挂钩结构,固定在车身上后,U型棒的位置就不能改变。如果U型棒较汽车后排座椅突出设置,虽然安装汽车儿童座椅比较安装,但是由于U型棒露在外面,影响美观,而且存在与乘员接触造成不舒适的问题。而如果U型棒较汽车后排座椅凹进设置,U型棒不可见,会导致汽车儿童座椅的挂钩不能方便的挂在U型棒上,存在安装困难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汽车儿童座椅固定挂钩结构,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使儿童座椅安装方便,且在不使用儿童座椅时提高乘员的舒适性。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汽车儿童座椅固定挂钩结构,包括挂钩,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复位件、调节杆和滑动架,所述挂钩固定在滑动架上,所述复位件的两端分别作用在滑动架上和汽车车身上,所述调节杆上固连有调节块,旋转所述调节杆能通过调节块推动滑动架,使所述滑动架克服复位件产生的力移动。
汽车座椅包括靠背和座垫,靠背和座垫之间具有缝隙,该缝隙很小,手指通过非常困难。当不使用儿童座椅时,滑动架在复位件的作用下远离汽车座椅,使挂钩嵌入到靠背和座垫之间的缝隙中,挂钩不会露在外面,乘员不会接触到挂钩,提高乘员的舒适性,复位件起到回复原位的作用,保证挂钩不会露在外面。当需要在汽车座椅上安装儿童座椅时,转动调节杆,使调节块旋转,调节块旋转抵压滑动架使滑动架克服复位件产生的力移动,滑动架靠近汽车座椅,挂钩的顶部越过靠背和座垫之间具有缝隙露在靠背和座垫之间,然后可以十分方便的将儿童座椅上的卡扣扣接在挂钩上,安装方便。调节杆和调节块起到调节的作用,保证挂钩能够越过缝隙,滑动架作为中间载体和中间件,使本固定挂钩结构运动顺畅。
在上述的一种汽车儿童座椅固定挂钩结构中,所述滑动架包括固定板、推动板和若干根连接杆,所述固定板和推动板均与所述连接杆相固连,所述挂钩固定在固定板上,所述调节块能抵靠在推动板上。相邻的两根连接杆之间肯定存在间隙,该种结构,使滑动架能够方便的安装到汽车车身中,固定板用于固定挂钩,可以提高挂钩的牢固程度,从而提高儿童座椅的安全性,调节块抵靠在推动板上,可以使调节块和推动板具有足够的接触面积,使滑动架移动顺畅,从而使挂钩能够伸出靠背和座垫之间的缝隙,也能嵌入在靠背和座垫之间的缝隙中,提高儿童座椅安装的方便性和不使用儿童座椅时提高乘员的舒适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6877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