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智能手机浏览器视频缓冲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810167709.9 | 申请日: | 2018-02-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375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27 |
| 发明(设计)人: | 李武滨 | 申请(专利权)人: | 平潭诚信智创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N21/433 | 分类号: | H04N21/433;H04N21/414;H04N21/44;H04N21/442 |
| 代理公司: | 厦门智慧呈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22 | 代理人: | 郭福利;魏思凡 |
| 地址: | 350400 福建省福州市平潭综合实验***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视频 移动数据连接 视频缓冲 智能手机 浏览器 加载 浏览 播放时刻 视频播放 加载量 手机 播放 网络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智能手机浏览器视频缓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获取所述手机的网络属于wifi连接状态还是属于移动数据连接状态,当属于wifi连接状态,进入步骤S5,当属于移动数据连接状态,进入步骤S2;S2,判断所浏览的视频的大小是否小于第一阈值,是,进入步骤S5,否,进入步骤S3;S3,判断所述浏览的视频的长度是否小于第二阈值,是,进入步骤S5,否,进入步骤S4;以及S4,边部分加载视频边播放视频,使视频的加载量始终保持在播放时刻加预定时间长度的范围内,且所述预定时间长度小于所述第二阈值;S5,直接加载完整视频并同时进行视频播放。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手机浏览器视频缓冲方法。
背景技术
智能手机,是指像个人电脑一样,具有独立的操作系统,独立的运行空间,可以由用户自行安装软件、游戏、导航等第三方服务商提供的程序,并可以通过移动通讯网络或无线WiFi来实现无线网络接入手机类型的总称。
智能手机在无线WiFi接入状态时,由于不会产生额外移动数据,故,可任意浏览大流量的视频,而不会产生额外费用。但是,智能手机在无线移动数据接入状态时,如果浏览大的视频时,会产生额外的移动数据甚至费用。特别是在现行4G、或将来4.5G或5G的环境下,其短时间产生的流量往往非常巨大。此外,现有智能手机,无论是在WiFi接入状态或无线移动数据接入状态时,其视频的加载模式都是相同的,即,都是直接加载完整视频并同时进行视频播放。这样往往造成,如果用户中途放弃观看该视频,那么将不可避免的造成已经加载的流量的大量损失,特别是无线移动数据接入状态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智能手机浏览器视频缓冲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措施:
一种智能手机浏览器视频缓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获取所述手机的网络属于wifi连接状态还是属于移动数据连接状态,当属于wifi连接状态,进入步骤S5,当属于移动数据连接状态,进入步骤S2;
S2,判断所浏览的视频的大小是否小于第一阈值,是,进入步骤S5,否,进入步骤S3;
S3,判断所述浏览的视频的长度是否小于第二阈值,是,进入步骤S5,否,进入步骤S4;以及
S4,边部分加载视频边播放视频,使视频的加载量始终保持在播放时刻加预定时间长度的范围内,且所述预定时间长度小于所述第二阈值;
S5,直接加载完整视频并同时进行视频播放。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提供的智能手机浏览器视频缓冲方法,通过判断手机的网络属于wifi连接状态还是属于移动数据连接状态,并在移动数据连接状态连接状态下,通过边部分加载视频边播放视频的方式,从而可以避免用户中途放弃观看该视频所产生额外加载的大量流量损失。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手机浏览器视频缓冲方法的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请参照图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智能手机浏览器视频缓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获取所述手机的网络属于wifi连接状态还是属于移动数据连接状态,当属于wifi连接状态,进入步骤S5,当属于移动数据连接状态,进入步骤S2;
S2,判断所浏览的视频的大小是否小于第一阈值,是,进入步骤S5,否,进入步骤S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平潭诚信智创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平潭诚信智创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6770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网络电视的快速切台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数据的显示方法、系统及可穿戴设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