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生物降解神经导管及其制备技术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810167364.7 申请日: 2018-02-28
公开(公告)号: CN108379667A 公开(公告)日: 2018-08-10
发明(设计)人: 章培标;陈利;王宗良;武振旭;王献红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主分类号: A61L27/50 分类号: A61L27/50;A61L27/58;A61L27/34
代理公司: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代理人: 王洋;赵青朵
地址: 130022 吉*** 国省代码: 吉林;2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溶解液 模具 神经导管 神经再生 聚乳酸 制备 羟基乙酸共聚物 聚碳酸亚丙酯 聚碳酸亚乙酯 神经导管支架 神经胶质细胞 神经细胞 聚羟基乙酸 孔隙连通性 生物可降解 生物相容性 代谢废物 管状支架 极性溶剂 聚乙醇酸 溶液置换 新型生物 营养物质 共聚物 可降解 微环境 降解 拉伸 平铺 乳酸 水中 粘附 自聚 溶解 生长 支撑 运输 交换
【说明书】:

发明提供了一种神经导管支架的制备方法,包括:将材料在极性溶剂中溶解,得到溶解液;所述材料选自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聚碳酸亚乙酯、聚乳酸和聚乙醇酸中的一种或几种;将溶解液涂布或平铺于模具上,得到带有溶解液的模具;将所述带有溶解液的模具置于水中,得到管状支架。本发明采用生物可降解的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和聚碳酸亚丙酯PPC等材料,通过简单易操作的溶液置换法制备出的神经导管,具有良好的支撑强度和拉伸强度,为神经再生提供可行的微环境;孔隙连通性好,利于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的交换运输;生物相容性良好,有利于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粘附生长,促进神经再生;且完全可降解,对于机体不产生副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神经外科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神经导管支架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全世界每年约超过1百万人会遭遇周围神经损害,多由横断伤、烧伤或者变性疾病等所致。外周神经系统(PNS)本身就具有修复和再生的能力。其再生能力与患者年龄、损伤机制、特别是损伤部位与神经细胞体的距离有关。末端神经损伤导致指尖感觉丧失但是能够很好地修复,然而近端臂丛神经撕脱则会严重影响手的感觉功能,运动功能,并时常伴有疼痛和畏寒。这些损伤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小段神经缺损可通过内在的神经再生能力自动修复,而长段周围神经缺损的修复和功能重建仍然是手外科、显微外科临床的难题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周围神经的损伤可分为断端间无缺损损伤和断端间有缺损2类。对于断端间无缺损损伤,目前主要采用外膜吻合、束膜吻合等手术方法直接进行吻合修复。最近新兴起的一种治疗手段是利用显微外科手术进行无张力神经外膜缝合。而对于断端间有缺损的损伤,由于断端神经胶质和神经外围结缔组织的增生均会阻碍再生神经纤维的向前生长,使再生组织达不到原位而失去功能。因此为了阻止过多的侵入,必须移植他物填充或进行桥接诱导修复。自体移植仍然是金标准,但这种方法需要健康的神经,要额外的手术,受到供体的限制,还受可修复长度、疤痕等问题的限制。19世纪末,Gluck首先报告了采用脱钙骨制成骨性管桥接神经损伤部位进行修复以来,神经导管桥接修复周围神经损伤已被许多国内外学者认为是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法。

目前可用于制备神经导管的材料主要有非神经组织,非生物降解材料,以及可生物降解材料。对于非神经组织,已有很多研究工作,主要有静脉管、动脉管、羊膜管、骨骼管、肌膜管、小肠等,这些组织都含有基底膜,与雪旺细胞基底膜相似,为雪旺细胞迁入提供有利环境,而雪旺细胞的迁入是轴突长入移植体的先决条件,但其可能导致早期纤维化、组织间免疫排斥反应及瘢痕形成等不良反应,使这些非神经组织的临床应用受到限制。最先应用的非生物降解材料是不可降解人造神经导管如硅胶管,但因其不可降解,同时不能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神经在管内生长容易出现神经纤维化、慢性神经压迫等并发症,所以需要二次手术取出导管,且动物实验表明这类材料只能修复相当小的神经缺损(<10mm),可达到部份形态学的连接,但很难恢复运动感觉功能。用生物可降解材料制成的导管可在体内降解,无需二次手术取出,同时能避免使用非生物降解导管时可能出现的神经压迫等问题,因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文献报道用于制备组织工程神经支架的聚合物材料主要有胶原、壳聚糖、、聚乙醇酸(PGA)、聚乳酸(PLA)、聚已内酯、聚乳酸-己内酯共聚物[p(DLLA-epsilon-CL)]等,这些材料来源广泛,成型工艺方便,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在神经损伤修复上有极其广阔前景。

现有技术常用的神经导管多选用可生物降解的材料,利用注射成模法、物理滚轧法、交联法、编织法以及电纺丝法等方法进行制备,这些方法所需步骤多且不宜操作,且常常由于膜的力学强度太弱导致导管内部缺乏三维结构的支撑,使导管容易塌陷,不能很好地发挥神经导管对新生神经纤维的引导作用。而选用不可降解的材料制备的神经导管,虽然具有可伸缩性和良好的生物力学特性,但其不可降解性和不可渗性,在神经再生后这种材料在体内残留,引起严重的免疫排异反应及组织瘢痕的形成,反而制约了神经的生长,必须二次手术取出。

发明内容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6736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