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非合作目标航天器交会对接最终段饱和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166443.6 | 申请日: | 2018-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7590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1 |
发明(设计)人: | 胡庆雷;刘岳洋;郭雷;王陈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G05B13/04 | 分类号: | G05B13/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19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合作 目标 航天器 交会 对接 最终 饱和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非合作目标航天器交会对接最终段饱和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定义空间坐标系,所述空间坐标系包括:地球惯性坐标系、轨道坐标系、目标航天器体坐标系、追踪航天器体坐标系和视线坐标系,并建立视线坐标系的运动学方程;建立航天器六自由度交会对接模型;建立两阶段的人工势函数;基于所述两阶段的人工势函数的有界梯度信息,设计航天器交会对接六自由度饱和控制器。本发明通过设计新的视线坐标系,解决航天器系统敏感装置实时测量的问题,并引入一种基于两阶段的人工势函数的饱和控制器,解决航天器交会对接时安全交会的问题和存在控制输入饱和受限及受到外部扰动影响的问题,保证了系统的鲁棒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航天器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非合作目标航天器交会对接最终段饱和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空间任务日趋复杂化和多样化,对航天器在轨服务任务的需求越来越大,包括需要解决在轨补给,在轨加油,在轨维修或者空间垃圾的清理等。对于这些在轨服务任务来说,自动交会对接或者自主安全接近是其最重要的环节,追踪航天器能够以一种安全,可靠,精确的方式接近目标航天器是这些空间任务首先要保证的。除此之外,随着交会对接任务的对象越来越复杂化和多样化,对于非合作目标展开交会对接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对于非合作目标交会对接任务来说,卫星之间的通讯链路或者两个航天器之间的通讯条件都是不具备的,这就需要追踪航天器在交会对接过程中对目标航天器进行实时的视线追踪从而实现相对运动信息的测量。考虑到在工程上测量装置都有一定的视场范围,所以交会对接过程中追踪航天器需要完成姿态机动以保证目标航天器始终在视场范围内,因此追踪航天器的姿态机动和轨道机动有了更高的耦合程度。目前的大部分交会对接任务都是基于合作目标之间的交会对接任务,对于非合作目标合理的进行实时测量和控制是非合作目标航天器交会对接的难点和研究的要点。
而且对航天器交会对接过程来说,需要以一种安全的交会策略来接近目标航天器,保证追踪航天器不会与目标航天器上面物理形状各异,功能复杂的部件碰撞,而且能够缓慢逼近目标航天器的交会对接口或者合适的操作部位。合理的接近策略是将目标航天器抽象为一个归结统一的球形或者椭球形禁止区,在禁止区内,在目标航天器沿着对接口或者操作位置的方向上建立一个圆锥形对接走廊,最终段追踪航天器的接近路径要严格限制在对接走廊内,这样的策略就保证了整个交会对接任务的安全性。除此之外,对于实际系统来说,推力器或者磁力矩器能够产生的推力或者力矩都是有限的,在这些力矩都有限的情况下能够完成交会对接任务对于控制器设计来说也是一个挑战。
对于安全的交会策略来说,主要的方法是通过模型预测控制或者优化控制方法描述安全交会的策略的约束,在约束下进行预测控制或者优化求解从而实现安全交会。由于这两种方法都是基于数值求解方法对控制信号进行解算,计算量非常大,在实际任务中,对于空间任务的自主实时性的要求限制了这两种方法的应用。目前来说,交会策略都是在一些离线规划之下与控制进行结合,通过控制的精度的提高来让航天器满足交会位置约束,没有显式的在线对于安全交会方法进行解决。中国专利ZL201410318555.0针对两个在轨的航天器之间的可能发生的碰撞问题提出了一种避碰策略,给出两个机动过程,分别使航天器之间向互相远离的方向运行,从而给出一种两个航天器相互远离的推力方向和作用时间,但是在交会对接过程中两个航天器不能简单的避免碰撞,而是在避免碰撞的前提下进行接近,这种近似的控制策略既不能满足精确度要求,又不能满足逼近要求。因此,对于交会对接过程中两个航天器合理的进行约束,从而实现精确的一体化控制器设计,是交会对接控制问题的核心。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6644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