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集流体铝箔的表面织构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165408.2 | 申请日: | 2018-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0571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17 |
发明(设计)人: | 王之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21D33/00 | 分类号: | B21D33/00;H01M4/04;H01M10/0525 |
代理公司: | 北京和信华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90 | 代理人: | 胡剑辉 |
地址: | 10019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铝箔 轧制 铝箔表面 圆形单元 织构 集流体铝箔 力学性能 轧辊表面 挤出物 凹坑 凸起 涂层粘附性能 蚀刻 形貌 表面粗糙度 深度一致性 表面织构 材料损失 粗化处理 分布排列 局部减薄 脉冲激光 形貌复制 轧制工艺 轧制生产 中心对称 对轧辊 粗化 卯榫 转换 | ||
1.一种集流体铝箔的织构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00、利用脉冲激光对轧辊表面进行粗化处理,在轧辊表面形成由独立的圆形单元分布排列构成的织构形貌;
步骤200、准备待轧制的铝箔,通过轧制工艺,将轧辊表面的织构形貌复制到铝箔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织构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圆形单元包括环形的凸圈,和由凸圈围成的凹坑。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织构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圆形单元的直径为50~100μ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织构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圆形单元的中心距为50~200μm。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织构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轧辊表面的所述圆形单元复制到铝箔表面后形成一个由环形凹槽环绕中部凸起的形状,该凸起由铝箔表面挤压后形成。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织构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铝箔表面的所述环状凹槽的深度为2.5~5μm。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织构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铝箔表面的所述环状凹槽的宽度为10~20μm。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织构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铝箔表面的所述凸起的高度为1.5~4μm。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织构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铝箔表面的所述环状凹槽的深度和表面粗糙度Ra的离散系数均小于0.1。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织构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通过在所述步骤100中调整轧辊表面的织构参数,和在所述步骤200中调整轧制参数,实现调控影响铝箔表面与涂层间的粘附性能和铝箔力学性能的表面粗糙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65408.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轴承保持架加工用打孔装置及打孔工艺
- 下一篇:一种极片辊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