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导线的管道检漏及加热装置、系统及电源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0164551.X | 申请日: | 2018-0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9352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04 |
发明(设计)人: | 韩雷;苏俊松;李树民;劳力;王扬;周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霆(合肥)动力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6567 | 分类号: | H01M10/6567;H01M10/615;H01M10/625;H01M2/10;H01M10/42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郭新娟 |
地址: | 230601 安徽省合肥市***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管道本体 单体电池 管道检漏 加热装置 容置孔 通孔 加热 电池模组 电源装置 外部电源 轴线方向 电池组管理系统 断路 漏检 内壁 外壁 泄漏 平行 供电 | ||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导线的管道检漏及加热装置、系统及电源装置,该管道检漏及加热装置包括具有通孔的管道本体及导线,管道本体的内壁和外壁之间开设有容置孔,该容置孔的轴线方向与管道本体的轴线方向平行。导线设置于容置孔内且导线的两端分别与外部电源和电池组管理系统BMS连接。导线用于在管道本体的通孔内的液体发生泄漏时产生断路,或用于在外部电源的供电下产生热量以对管道本体的通孔内的液体进行加热,以对电池模组中的单体电池进行加热。该装置通过导线实现对单体电池的加热,使单体电池保持在正常工作温度范围内,且利用导线对管道本体进行漏检,保障了装置及电池模组的使用安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动力电池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基于导线的管道检漏及加热装置、系统及电源装置。
背景技术
电池模组作为电动汽车上的主要的储能元件,是电动汽车的关键部件,直接影响到电动汽车的性能。电动汽车由于其应用领域比较广泛、应用环境也比较复杂,常常导致电池模组处于低温环境下。而电池模组在低温环境下会因充电过程中电解质的活性降低而导致无法进行充分充电,进而导致电池模组的储能能力欠佳,且在低温环境下在放电过程中会因温度过低造成供电故障等问题。因此,需要对单体电池进行加热以使单体电池保持在正常温度范围内。
现有技术中常采用在单体电池上设置加热膜以对单体电池进行加热。但由于单体电池之间存在空隙,当单体电池之间由于挤压或碰撞等原因导致单体电池的电极与加热膜上的加热件接触时,加热件两端可能会与单体电池连接而出现发热现象,从而引起电池的热失稳,造成电池的损坏,且引起安全问题。此外,现有技术中也采用液体加热的方式对单体电池进行加热,但这种加热方案缺乏液体检漏措施,也容易引起安全事故。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导线的管道检漏及加热装置、系统及电源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导线的管道检漏及加热装置,所述基于导线的管道检漏及加热装置应用于电池模组,并设置在所述电池模组包括的多个单体电池之间,所述基于导线的管道检漏及加热装置包括具有通孔的管道本体以及导线,所述管道本体的内壁和外壁之间开设有容置孔,所述容置孔的轴线方向与所述管道本体的轴线方向平行,所述导线设置于所述容置孔内且所述导线的两端分别与外部电源和电池组管理系统BMS连接;
所述导线用于在所述管道本体的通孔内的液体发生泄露时产生断路,或用于在所述外部电源的供电下产生热量以对所述管道本体的通孔内的液体进行加热,以对所述单体电池进行加热。
在本发明实施例较佳的选择中,在上述基于导线的管道检漏及加热装置中,所述容置孔为多个,所述导线为多条,各所述容置孔内装设一条导线。
在本发明实施例较佳的选择中,在上述基于导线的管道检漏及加热装置中,所述基于导线的管道检漏及加热装置还包括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所述第一接头内开设有进液口,且与所述管道本体的一端连接以使所述进液口与所述管道本体的通孔连通,所述第二接头内开设有出液口,且与所述管道本体的另一端连接以使所述管道本体的通孔与所述出液口连通。
在本发明实施例较佳的选择中,在上述基于导线的管道检漏及加热装置中,所述管道本体包括多个子管道,各所述子管道呈平行设置,且相邻两个子管道之间通过连接件连接以形成排管。
在本发明实施例较佳的选择中,在上述基于导线的管道检漏及加热装置中,各所述子管道的靠近所述第一接头的一端设置有电磁阀,所述电磁阀用于使所述子管道的通孔与所述第一接头的进液口连通,或用于截断所述子管道的通孔与所述第一接头的进液口的连通。
在本发明实施例较佳的选择中,在上述基于导线的管道检漏及加热装置中,所述第一接头的靠近各所述子管道的一端的内部设置有导液板,所述导液板用于将从所述进液口流入的液体导入不同的子管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霆(合肥)动力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霆(合肥)动力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6455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