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连续立式退火炉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162362.9 | 申请日: | 2018-0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773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13 |
发明(设计)人: | 任伟超;马幸江;王道金;赵智勇;张金会;乔梁;吕剑;律琳琳;付振兴;韩志刚;杨志强;谭谨峰;马壮 | 申请(专利权)人: | 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D9/56 | 分类号: | C21D9/56;C21D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沛德权律师事务所 11302 | 代理人: | 马苗苗 |
地址: | 063200***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加热功率 加热段 助燃风机 退火炉 立式退火炉 分区控制 连续退火 比例控制 比值确定 工艺废气 启停控制 残氧量 | ||
本发明属于连续退火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连续立式退火炉控制方法,包括:在退火炉加热段的实际加热功率与设计加热功率的比值大于第一阈值的情况下,采用比例控制模式;在所述退火炉加热段的实际加热功率与设计加热功率的比值小于第二阈值的情况下,采用分区控制模式;所述第二阈值、所述第一阈值或者两者之间的情况下,为控制回滞区;其中,所述分区控制模式包括:助燃风机启停控制,根据所述退火炉加热段的实际加热功率与设计加热功率的比值确定加热段助燃风机的开启数量;基于所述开启数量,控制加热段内对应数量的助燃风机处于工作状态。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降低连续退火工艺废气残氧量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连续退火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连续立式退火炉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连续退火工艺是带钢生产流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应的,作为其主要执行机构的连续退火炉的可靠控制影响着其工艺的稳定性。其中,环保排放的要求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其中,排放废气中的固体颗粒物浓度是衡量是否达标排放的重要指标。现有的排放监测程序中,采用的综合折算的方式,即固体颗粒物折算浓度=空气过剩系数实际值/空气过剩系数国际制值×固体颗粒物实测浓度。其中,空气过剩系数实际值=20.9/(20.9-实测氧含量);燃煤锅炉的空气过剩系数国际制值=20.9/(20.9-8)=1.6;也就是说,所述固体颗粒物折算浓度=11.6/(20.9-实测含氧量)×固体颗粒物实测浓度。也就是说,折算后废气中固体颗粒物浓度与废气中实际颗粒物浓度与废气中的残氧量直接相关。
现有技术中,退火炉的加热段燃烧控制方式为比例控制,其中加热段共计6台助燃风机,分别控制6个加热区域,正常生产时该六个区域功率始终一致。但是在实际生产中,空燃比随着退火炉加热负荷的增加而降低,相应的残氧量等也会相应变化,因此现有的比例控制方式对排放的固体颗粒物折算浓度有着不利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连续立式退火炉控制方法,解决现有技术中连续退火炉比例控制方式对排放的固体颗粒物折算浓度有着不利影响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连续立式退火炉控制方法,包括:
在退火炉加热段的实际加热功率与设计加热功率的比值大于第一阈值的情况下,采用比例控制模式;
在所述退火炉加热段的实际加热功率与设计加热功率的比值小于第二阈值的情况下,采用分区控制模式;
在退火炉加热段的实际加热功率与设计加热功率的比值为所述第二阈值、所述第一阈值或者两者之间的情况下,为控制回滞区;
其中,所述第一阈值大于所述第二阈值;
所述分区控制模式包括:
助燃风机启停控制,根据所述退火炉加热段的实际加热功率与设计加热功率的比值确定加热段助燃风机的开启数量;
基于所述开启数量,控制加热段内对应数量的助燃风机处于工作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阈值为50%,第二阈值为45%。
进一步地,所述助燃风机启停控制中,所述退火炉加热段的实际加热功率与设计加热功率的比值P与加热段助燃风机的开启数量QFAN的对应关系为:
当P≤15%时,QFAN取值为1;
当15%<P≤25%时,QFAN取值为2;
当25%<P≤35%时,QFAN取值为3;
当35%<P≤45%时,QFAN取值为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6236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