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眼科手术器具在审
申请号: | 201810161172.5 | 申请日: | 2018-0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513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23 |
发明(设计)人: | 丁宇华;于焱;叶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F9/007 | 分类号: | A61F9/00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29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手术钩 针管 手柄 眼科手术 致动器 纵向轴线方向 方式设置 方向延伸 使用寿命 手柄连接 手柄平移 手术器具 针管保护 滑动 折弯 致动 精细 回收 损害 | ||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眼科手术器具,包括手柄和手术钩,其特点是,还包括:致动器以及与所述手柄连接的导向针管;所述致动器被构造成能够使所述手术钩相对于所述手柄平移;所述导向针管沿着所述手柄的纵向轴线方向朝远离所述手柄的方向延伸;所述手术钩以能够滑动的方式设置于所述导向针管中。如此在手术钩被致动而回收进入导向针管之内后,该手术钩被导向针管保护起来,防止精细的手术钩被意外折弯等损害,延长手术器具的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用于分离组织的眼科手术器具。
背景技术
人眼包括若干层,外层纤维层为巩膜,中间层脉络膜位于巩膜层内面,视网膜位于最内层,紧贴于脉络膜层内部。巩膜包含为脉络膜和视网膜提供保护的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脉络膜层包括为视网膜提供氧气和营养的脉管系统。视网膜包括光敏组织,该光敏组织包括视杆和视锥。
视网膜下增殖条索发生于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后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PVR),是由于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etinalpigmentepithelial,RPE)在视网膜的增殖、化生为巨噬细胞、肌成纤维细胞而形成,同时视网膜胶质细胞也参与其形成。增殖条索的存在影响脱离视网膜的平复,网脱手术中需要尽可能去除增殖条索。手术处理视网膜下增殖的原则为:视网膜下增殖尽量取出,如实在困难,则解除松解视网膜复位。视网膜增生组织的操作技术是玻璃体视网膜整体操作中最难、精度要求最高的技术。通常在手术中,如视网膜下增殖条索附近有视网膜裂孔,可经原裂孔将其抽取出;如无视网膜裂孔,则须于视网膜下增殖条索附近视网膜易操作处先行水下电凝、视网膜造孔,再经造孔处抽取出增殖条索。视网膜下增殖条索的抽取虽然是尽量沿裂孔切线方向,但由于该操作部位为眼球内表面,增殖条索对覆盖于其上方的视网膜有牵拉作用以及对视网膜裂孔边缘有一定切割作用,会造成视网膜脱离或原有视网膜脱离范围增大,以及视网膜裂孔或造孔的扩大,影响手术效果。所以在抽取之前,需用视网膜钩将视网膜下增殖条索与视网膜相分离,然后再将分离后的视网膜下增殖条索抽取出来。
但由于目前视网膜钩在视网膜上的操作范围有限,视网膜钩需要多次进出上述视网膜裂孔或视网膜造孔,甚至在视网膜上的多个视角点上造孔以供视网膜钩进入操作而增大其操作范围,从而完全彻底地将所有视网膜下增殖条索分离开。如此操作效率低,亦易损伤视网膜,所以急需针对提升上述手术操作的手术器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优化设计且功能多样的手术器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手术器具,包括手柄和手术钩,其特点是,还包括:致动器以及与所述手柄连接的导向针管;所述致动器被构造成能够使所述手术钩相对于所述手柄平移;所述导向针管沿着所述手柄的纵向轴线方向朝远离所述手柄的方向延伸;所述手术钩以能够滑动的方式设置于所述导向针管中。
首先,当手术钩被致动而沿着手柄的纵向轴线方向向外伸出时,导向针管可以对该手术钩进行引导使其保证沿着所述纵向轴线方向延伸出去,有助于手术钩精确地着落于眼球内部的某一预定位置,例如视网膜下增殖条索所在的位置,以此提高手术的精确性。
其次,在手术钩被致动而回收进入导向针管之内后,该手术钩被导向针管保护起来,防止精细的手术钩被意外折弯等损害,延长手术器具的使用寿命,也节省手术耗材。
其三,当使用整个眼科手术器具进行视网膜下增殖条索的分离操作时,所述导向针管可穿过套管延伸进入眼球内,此时手术钩被收纳于导向针管之内,可以随着导向针管穿过套管而进入眼球之内,避免手术钩的弯曲头部因弯曲弧度过大而无法穿过套管进入眼球进行操作。
其四,当导向针管完全穿过套管延伸进入眼球后,该手术器具的手柄的前端部与套管相互抵靠,为整个手术器具提供一个受力点,使得在操作手术钩进行分离过程中更加平稳可靠,从而提高手术的稳定性和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未经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6117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附加追矫型眼内透镜及其应用
- 下一篇:一种带有敷料的医用弹性胶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