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高光伏组件温度稳定性的方法及太阳能光伏组件在审
申请号: | 201810159627.X | 申请日: | 2018-0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124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07 |
发明(设计)人: | 郦湘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尚慧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S30/10 | 分类号: | H02S30/10;H02S40/20;H02S40/42 |
代理公司: | 南京禾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320 | 代理人: | 仇波 |
地址: | 211402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伏组件主体 连接板 支撑板 挡板 通风孔 太阳能光伏组件 底板 温度稳定性 光伏组件 热交换 光能转换效率 底板两端 温度降低 一端设置 气压差 延伸 内腔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光伏组件温度稳定性的方法及太阳能光伏组件,包括光伏组件主体、挡板和底板,所述挡板和底板分别设置于光伏组件主体两侧,所述光伏组件主体两端均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一侧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一端延伸至连接板内腔,所述连接板一端设置有第一支撑板,且第一支撑板一端延伸至凹槽内,所述第一支撑板一端与挡板固定连接,所述底板两端一侧均设置有第二支撑板。本发明利用通风孔两端造成气压差,使外界的气体源源不断的流经通风孔,在空气经过通风孔时,会与光伏组件主体发生热交换,带走光伏组件主体中的热量,使光伏组件主体内的温度降低,从而提高了光伏组件主体光能转换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太阳能光伏组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提高光伏组件温度稳定性的方法及太阳能光伏组件。
背景技术
太阳电池是利用光伏效应将太阳辐射转换为电能。在传统能源日趋紧张的情况下,太阳电池将成为未来重要的可替代能源,因此需要不断提升效率同时降低成本。目前太阳能光伏组件中晶体硅太阳电池的效率已基本达到极限水平~ 25%,薄膜硅太阳电池的效率为10~ 13%。
但是太阳能光伏组件存在最佳工作温度点,其效率在高温下会发生急剧衰减。一般地,太阳电池的短路电流与温度的关联性不是很大,短路电路随着温度上升略有增加;而开路电压随着温度升高近似线性地减少。理论实验结果表明,温度每升高1℃,硅太阳电池的开路电压降下降0.4%,导致输出功率和效率也随之下降。一般硅太阳电池的温度每升高1℃,输出功率将减少0.4~ 0.5%。因此如何将太阳电池未转化为电的太阳辐射热有效带走是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目前太阳能光伏组件的冷却手段主要通过在下底板设置散热设备来实现,冷却技术一般可以分为被动式冷却和主动式冷却。被动式冷却有较高的可靠性,一般采取散热翅片的实现形式,电池与散热器间良好的热接触是保持电池低温的关键因素。主动式冷却一般是通过流过电池组件背面管道中的流体带走热量,实现电池的冷却,一般采用空气或水为冷却流体。但以上方法需要外接散热设备,提高了太阳能光伏组件成本。因此,发明一种提高光伏组件温度稳定性的方法及太阳能光伏组件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光伏组件温度稳定性的方法及太阳能光伏组件,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提高光伏组件温度稳定性的太阳能光伏组件,包括光伏组件主体、挡板和底板,所述挡板和底板分别设置于光伏组件主体两侧,所述光伏组件主体两端均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一侧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一端延伸至连接板内腔,所述连接板一端设置有第一支撑板,且第一支撑板一端延伸至凹槽内,所述第一支撑板一端与挡板固定连接,所述底板两端一侧均设置有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一端延伸至连接板内腔,且第二支撑板与连接板活动卡接,所述光伏组件主体内设置有通风孔,所述通风孔一端均贯穿光伏组件主体,且延伸至光伏组件主体外壁一侧,所述通风孔另一端贯穿光伏组件主体和底板,且延伸至底板外壁一侧。
优选的,所述连接板一侧设置有紧锁螺丝,所述紧锁螺丝贯穿凹槽一侧壁和第一支撑板,且延伸至凹槽另一侧壁内通过螺纹的方式连接。
优选的,所述通风孔包括内通风口、上通风口和下通风口,所述内通风口设置于光伏组件主体内腔,且呈水平设置,所述上通风口设置于光伏组件主体内腔,所述上通风口一端贯穿光伏组件主体,且延伸至光伏组件主体顶壁一侧,所述上通风口设置于挡板底端,所述下通风口设置于光伏组件主体内腔,所述下通风口一端贯穿光伏组件主体和底板,且延伸至底板外壁一侧,所述上通风口和下通风口均呈竖直设置。
优选的,所述挡板由FRP材料构成,所述挡板底部与光伏组件主体距离设置为0.5cm~1.0cm。
优选的,所述底板由金属铜构成,且底板与光伏组件主体相互贴合。
优选的,所述通风孔设置有多组,多组所述通风孔呈直线均匀分布于光伏组件主体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尚慧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尚慧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5962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动跟踪太阳能且能收拢撑开的发电装置
- 下一篇:太阳能电池板用边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