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三氧化钨光催化膜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159517.3 | 申请日: | 2018-0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5564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03 |
发明(设计)人: | 陈庆;司文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新柯力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23/30 | 分类号: | B01J23/30;B01J35/06;B01J37/02;B01J37/08;B01J37/34;C02F1/30;C02F1/28;C02F101/30;C02F101/3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91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催化膜 三氧化钨 三氧化钨薄膜 污水处理 切削处理 前驱液 制备 轰击 浸渍 太阳光利用率 光催化活性 光催化降解 亚微米孔隙 有机污染物 薄膜表面 高温煅烧 结构稳定 离子轰击 吸附性能 形貌均一 硬质微粒 纹理 分散剂 改性剂 铁离子 钨酸盐 棱角 基底 水中 提拉 液膜 污水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三氧化钨光催化膜的制备方法。所述三氧化钨光催化膜由以下步骤制得:a、将多聚钨酸盐、分散剂及改性剂溶于水中制得前驱液;b、将基底浸渍于前驱液后,向上提拉形成液膜,高温煅烧后制得三氧化钨薄膜;c、将多边棱角硬质微粒轰击到薄膜表面,制得切削处理的三氧化钨薄膜;d、将铁离子加速轰击在三氧化钨薄膜上,即可制得用于污水处理的三氧化钨光催化膜。所述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利用液体切削处理后形成流线型纹理,以及离子轰击时形成的亚微米孔隙,制得的三氧化钨光催化膜结构稳定,形貌均一,具有较高比表面积,太阳光利用率高,光催化活性强,对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和光催化降解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光催化膜的制备,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三氧化钨光催化膜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自上世纪七十年代起,持续的环境污染及能源短缺,引起了人们对全球危机的担忧,为了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开发一种即可用于环境治理又可用于清洁能源制备的新技术,成为一项紧急而迫切的任务,光催化技术因其在环境保护、清洁能源制备(太阳能转化为氢能)等领域广阔的应用前景,而受到高度重视,成为一种极具应用前景的技术。
纳米光催化技术是一种高级氧化技术,它可用于空气净化,杀菌消毒,废水处理等领域。尤其在废水处理过程当中表现出其卓越的性能,纳米光催化剂在光的照射下产生具有强氧化作用的羟基自由基,从而将废水降解为对人体无害的气体和水,且不造成二次污染。纳米光催化技术中研究最为成熟的当为二氧化钛,然而二氧化钛仅能利用紫外光来产生催化作用,限制了其在实际废水处理当中的大规模使用。三氧化钨作为一种可响应可见光的纳米光催化剂,近年来在污水处理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受到关注。
专利申请号201310730806.1公开了一种具有光催化性能的三氧化钨纳米薄膜及其制备方法,三氧化钨纳米薄膜在WO3晶种层上生长有WO3纳米结构构成的WO3纳米层,WO3纳米结构由中间主干片和纳米柱构成二维飞碟状。三氧化钨纳米薄膜的制备方法包括制备钨酸晶种层前驱体溶液,制备带有晶种层的FTO导电玻璃,制备钨酸溶剂热前驱体溶液,以及最后通过水热合成得到三氧化钨纳米薄膜四个步骤。此发明有效的增大了WO3纳米层的比表面积;提高了光解水的效率,光电化学池光解水性能优越,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并且制备方法简单,可实现低成本、大规模的应用。
专利申请号201310686731.1公开了一种介孔三氧化钨/还原氧化石墨烯复合光催化剂的制备方法:(1)介孔三氧化钨的制备;(2)氧化石墨烯的制备;(3)介孔三氧化钨/还原氧化石墨烯复合物的制备。此发明能够有效地拓展三氧化钨光催化剂的光响应范围,显著增强其在太阳光条件下的光能转换效率,进一步扩大三氧化钨光催化剂的应用范围。介孔三氧化钨/还原氧化石墨烯复合光催化剂可以快速、有效地分解水制氧,且重复利用率高,对环境无害,是一种高效、环保型的光催化剂。
专利申请号201510534786.X公开了一种提高三氧化钨薄膜光催化活性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配制驱体溶胶:取聚乙烯醇,加入蒸馏水,加热搅拌溶解,得聚乙烯醇溶液,然后加入一定量的偏钨酸铵,搅拌溶解;随后在室温条件下,搅拌12~24h,使各组分充分均匀,再在恒温条件下静置6~10h,得前驱体溶胶;(2)旋涂镀膜:将上述前驱体溶胶旋涂在导电玻璃上,然后在室温下干燥12~24h,得初膜;(3)煅烧:将上述初膜在空气气氛下煅烧,即得具有孔状结构的WO3薄膜。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通过在制备前躯体溶胶时加入聚乙烯醇作为造孔剂,显著提高了最终制得的薄膜的孔隙率、比表面积和光催化活性。另外,此发明提供的方法所需成膜设备相对简单、成本低、适合于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新柯力化工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新柯力化工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5951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