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针对于断陷盆地成熟探区储量空白区解剖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159335.6 | 申请日: | 2018-0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9048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17 |
发明(设计)人: | 宋国奇;王永诗;向立宏;尹丽娟;伍松柏;安天下;郝雪峰;杨永红;林璐;刘瑞娟;刘克奇;刘华夏;解玉宝;胡阳;赵海燕;赵明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V1/28 | 分类号: | G01V1/28;G01V1/30 |
代理公司: | 济南日新专利代理事务所 37224 | 代理人: | 崔晓艳 |
地址: | 257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针对 盆地 成熟 储量 白区 解剖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针对于断陷盆地成熟探区储量空白区解剖的方法,包括:根据地质帕莱托概率模型预测剩余资源潜力;根据油藏分布有序性认识,预测可能油藏类型;基于探井‑开发井‑地震反演解剖,建立精细地质模型;将成藏条件叠合评价,明确成藏富集要素;正反对比开展失利井分析,厘定储量空白原因;针对性攻关,建立空白区勘探关键技术;将圈闭成藏要素耦合定量刻画,预测有利勘探目标。该针对于断陷盆地成熟探区储量空白区解剖的方法解决了储量空白区精细勘探的问题,整个方法可操作性强,同时为空白区的有利目标预测提供了依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田开发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到一种针对于断陷盆地成熟探区储量空白区解剖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济阳坳陷勘探程度不断提高、勘探难度日益增加的形势下,对于主力含油层系如何开展精细勘探,实现规模效益增储的目标,成为勘探工作者所面临的不可回避的问题。对于精细勘探工作思路与流程勘探工作者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了一系列规范或标准,如:地质风险评价规范、隐蔽圈闭油气勘探地质评价规范、油气探井地质设计规范等,而针对储量空白区如何开展精细研究一直缺少统一的规范。
成熟探区储量空白区是指主力含油气层系由于油气成藏富集规律复杂或缺乏配套勘探技术而导致的认识程度较低的具有一定勘探潜力地区或区带。成熟探区尽管在勘探中已形成了宏观上的规律性认识,如相势控藏、断坡控砂、网毯输导等理论,这些理论及认识也有效指导了成藏探区的勘探,但是通过成熟探区失利井分析认为不同类型油藏的失利原因各有差异,因此需要进一步针对不同类型的油藏开展精细的地质研究,形成相应的配套技术,指导成熟探区空白区的勘探。为此我们发明了一种新的针对于断陷盆地成熟探区储量空白区解剖的方法,解决了以上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针对于断陷盆地成熟探区储量空白区解剖的方法,该方法解决了储量空白区精细勘探的问题,整个方法可操作性强,同时为空白区的有利目标预测提供了依据。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来实现:针对于断陷盆地成熟探区储量空白区解剖的方法,该针对于断陷盆地成熟探区储量空白区解剖的方法包括:步骤1,根据地质帕莱托概率模型预测剩余资源潜力;步骤2,根据油藏分布有序性认识,预测可能油藏类型;步骤3,基于探井-开发井-地震反演解剖,建立精细地质模型;步骤4,将成藏条件叠合评价,明确成藏富集要素;步骤5,正反对比开展失利井分析,厘定储量空白原因;步骤6,针对性攻关,建立空白区勘探关键技术;步骤7,将圈闭成藏要素耦合定量刻画,预测有利勘探目标。
本发明的目的还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来实现:
在步骤1中,对于成熟探区空白区勘探潜力首先要用数学方法对有利空白区进行资源评估,确定是否值得去勘探,利用帕莱托模型在给定剩余资源量的情况下,预测不同规模区间油气藏的个数和资源量,指导勘探决策人员勘探部署。
在步骤2中,油藏分布有序性是指断陷盆地形成发展过程中,以构造演化、沉积充填、压力场分布为主导,在区域构造活动控制下,盆地内部构造单元、沉积体系、压力场分布、油藏类型、生储盖配置关系、输导体系组合样式这些方面都具有显著规律性,从而决定了油气藏分布具有有序性变化的规律,并构成一个盆地统一的油气分布整体。
在步骤2中,油藏分布有序性认识指导勘探选区就是首先通过对主力含油层系构造、沉积的精细认识,分析成藏要素及运聚方式有序性的变化规律,揭示成熟探区油藏类型及油藏分布的规律性,对于储量空白区可能存在的油藏类型开展针对性的攻关。
在步骤3中,应用探井和探明区开发井资料,结合地震反演资料,精细对比,刻画小层砂体展布,建立精细地质模型。
在步骤4中,在油藏分布序列模式指导下,通过油藏分布与基础图件两两叠合分析,以及已发现油藏的典型解剖、定量评价明确成熟探区油气成藏机理、明确成藏主控因素,建立相应的成藏模式。
步骤4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5933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信号传输装置及系统
- 下一篇:双线隧道微震监测系统及其定位精度评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