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心电心音分析的候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810159289.X | 申请日: | 2018-0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715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9 |
发明(设计)人: | 边俊杰;邹文初;邹旭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善仁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5/0402 | 分类号: | A61B5/0402;A61B7/04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昊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283 | 代理人: | 向庆宁;黄芳 |
地址: | 476000 河南省商丘市***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心音 心电 心电电极 心电图 一次性敷贴 候诊系统 心电特征 心脏监测 心音图 黏胶层 探头 贴片 便携式心电 三角结构 同步采集 唯一编码 心音特征 外露 上位机 时间轴 心率 分析 记录 | ||
基于心电心音分析的候诊系统,包括上位机,和多个心脏监测单元,每个心脏监测单元至少由便携式心电心音仪及其一次性敷贴组成,每个心电心音仪有唯一编码,一次性敷贴包括具有黏胶层的贴片,贴片上具有心音探头和多个心电电极,心电电极和心音探头均外露于黏胶层,其中三个心电电极布置成三角结构,对于每一个心电心音仪,同步采集的心电图和心音图使用同一个时间轴,从心电图中获得使用者的心率;识别心电图中的心电特征,以心电特征定位心音图,并寻找心音特征;当该心电心音仪传来的第一心音S1和第二心音S2异常达到重症级别,记录心电心音仪的编号,并将使用该心电心音仪的患者就诊顺序优先。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心脏科候诊系统。
背景技术
在人体心脏,窦房结自动地、有节律地产生电流,电流按传导组织的顺序传送到心脏的各个部位,从而引起心肌细胞的收缩和舒张。由窦房结发出的兴奋按一定的途径和过程依次向心房和心室传递,引起整个心脏的兴奋。因此,心脏各部分兴奋过程中出现的电变化的方向、途径、次序和时间具有规律。这种生物电变化通过心脏周围的导电阻值和体液反映到体表,使身体各部位在每一个心动周期中都发生有规律的电变化。用引导电机置于肢体或躯体的指定部位记录出来的心脏电变化曲线成为心电图。
心音图显示心音和心脏额外音、杂音图形。心音图对判定心脏杂音的形态和频率组成有很大作用,更能判定心音和杂音的时间,明确区分某些心音发生的顺序,鉴别心动周期中连贯的连续性杂音。右心房和右心室之间有三尖瓣,左心房和左心室之间有二尖瓣,右心室与肺动脉之间有肺动脉瓣,左心室与主动脉之间有主动脉瓣。右心房兴奋,三尖瓣打开,血流进入右心室,三尖瓣关闭,右心室兴奋,血流输入肺动脉。肺循环后的血液进入左心房,二尖瓣打开血液进入左心室,二尖瓣关闭,左心室兴奋,血流输入主动脉。S1的产生于二尖瓣(T1)和三尖瓣(M1)的闭合有关,S2的产生是主动脉瓣(A2)和肺动脉瓣(P2)的闭合引起。
关于心音和心电的联合监测研究,国内外已经有了比较多的尝试,但以往的心功能检测仪,仅限于传统的心脏听诊数字化,未充分利用心音的临床应用价值,也并未将心音和心电由生理学关系关联起来进行心脏功能的分析。
并且现有的心电图和心音图还是停留在人工读图的阶段,必须依赖医生的经验才能够解析心电图或心音图的信息,人们需要到医院进行心电或心音检查,依靠专业人员对心音图和心电图的解读,判断是否具有心脏疾病或疾病隐患;不利于心脏病患者在家的自我监控。
现在出现的便携式心电仪只能监控心电,无法监控心音,并且心电仪只是输出心电图形,而不会发出心脏是否出现异常的提示,依然要依赖专业人员才能解读心电图形。
本申请中关于心音图和心电图的术语解释:
第一心音S1,。M1是S1中第一个可以听到的成分,T1是S1中第二个可以听到的成分。正常情况下,T1紧跟M1,发生于三尖瓣闭合之后。正常情况下M1和T1之间间隔只有0.02s。
第二心音S2,S2的产生是主动脉瓣(A2)和肺动脉瓣(P2)的闭合引起,A2是S2的第一个组成成分,P2是S2的第二个组成成分,P2通常只能在心底部左部才能听到。
第三心音S3,S3产生于S2之后,20岁之前发生的概率为84.4%;25岁以后的发生概率为46.6%,40岁以上很少听到S3。
第四心音S4,S4发生于第一心音之前。
从心动周期来看,S1~S2对应心脏的收缩期,S2~下一周期的S1对应心脏的舒张期。
心电图中,一个心动周期包含P波,QRS波和T波,第一心音S1落后于P波,第二心音落后于T波,RT间期指的是Q波来临时刻到T波结束时刻的间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善仁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河南善仁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5928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