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火涂料用磷-氮协同阻燃醇酸树脂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810157859.1 | 申请日: | 2018-02-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1478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24 |
| 发明(设计)人: | 李嘉顺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嘉顺 |
| 主分类号: | C08G63/49 | 分类号: | C08G63/49;C08G63/685;C08G63/692;C09D167/08;C09D5/1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437200 湖北省咸宁市***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制备 醇酸树脂 阻燃 防火涂料 羟乙基 协同 氮源 磷氮 涂料 附着力 并用 不饱和脂肪酸 小分子多元醇 氨基亚甲基 储存稳定性 磷酸二乙酯 防火性能 耐候性能 异氰脲酯 酯化反应 打样 二元醇 三元醇 氧指数 阻燃剂 碳层 膨胀 测试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磷‑氮协同阻燃醇酸树脂以及其制备方法,并用此醇酸树脂制备了相应的防火涂料。具体的实施方案为选用磷氮元素的N,N‑双(2‑羟乙基)氨基亚甲基磷酸二乙酯的二元醇以及含有氮源的三(2‑羟乙基)异氰脲酯三元醇与常规小分子多元醇混合后一起与酸酐、不饱和脂肪酸进行酯化反应,制备含有磷氮协同的阻燃醇酸树脂,并用制备的阻燃醇酸树脂制备出相应的防火涂料。醇酸树脂采用一锅法制备,制备方法相对简单、工艺简便,制备出的阻燃醇酸树脂含有高含量的磷和氮源,具有氧指数高、阻燃效果好等优点。制备出的醇酸树脂通过与阻燃剂打样制备相应的涂料,对涂料的性能进行测试,测试结果得出防火涂料具有良好的储存稳定性,附着力和硬度优异、耐候性能好,而且防火性能较好,碳层膨胀倍数较高,具有广泛地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火涂料用阻燃醇酸树脂及其制备方法,特别涉及一种磷-氮阻燃醇酸树脂以及相应防火涂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醇酸树脂涂料具有原料价廉易得、附着力好、丰满度高、对颜填料润湿性能好等优点,且具有良好的施工性,被广泛地用于常规钢结构的防护涂料。
然而,随着建筑物的高层化、集群化和可燃有机合成材料的广泛应用,防火的需求就显得越来越急迫。防火涂料作为防火的有效措施之一,获得了广泛地的应用,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然而,目前的防火涂料大多都是物理添加阻燃剂,这种添加方式往往导致阻燃剂添加量过大,时间久后容易迁移,阻燃效果较差等问题。
通过化学方式制备的阻燃防火涂料也被得到相关的研究,但是这些报道中往往存在制备工艺复杂,所需原料较多,所制备的阻燃防火涂料中有效阻燃元素含量少,防火阻燃效果差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解决方案。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选用磷氮元素的N,N-双(2-羟乙基)氨基亚甲基磷酸二乙酯的二元醇以及含有氮源的三(2-羟乙基)异氰脲酯三元醇与常规小分子多元醇混合后一起与酸酐、不饱和脂肪酸进行酯化反应,制备含有磷氮协同的阻燃醇酸树脂,并用制备的阻燃醇酸树脂制备出相应的防火涂料。
本发明涉及的技术方案,所涉及的各组分质量份数为N,N-双(2-羟乙基)氨基亚甲基磷酸二乙酯为10-30份,三(2-羟乙基)异氰脲酯为10-30份,小分子多元醇为10-20份,不饱和脂肪酸为20-40份,有机酸或酸酐为3-10份、催化剂为0.1-0.5份,溶剂适量。
所述的N,N-双(2-羟乙基)氨基亚甲基磷酸二乙酯,为工业品,商品名为FRC-6
所述的三(2-羟乙基)异氰脲酯,为工业品
所述的小分子多元醇选自甘油、季戊四醇、新戊二醇、三羟甲基丙烷、三羟甲基乙烷、二乙二醇、乙二醇、木糖醇、山梨醇、己二醇、丙二醇、二缩二乙二醇、一缩二丙二醇、丁二醇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的不饱和脂肪酸选自豆油、亚麻油、桐油、蓖麻油、椰子油、棉籽油、妥尔油或红花油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的有机酸或酸酐选自邻苯二甲酸酐、马来酸酐、间苯二甲酸、对苯二甲酸、四氢苯酐、六氢苯酐、甲基纳迪克酸酐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的溶剂选自甲苯、二甲苯和苯中的至少一种。
本发明所涉及的阻燃防火醇酸树脂的制备方法为:
将不饱和脂肪酸、有机多元酸或有机多元酸酐、多元醇以及溶剂加入到反应釜中,然后通氮气,搅拌,升高温度到170-190℃反应0.5-1小时,然后在升温到220-240℃反应2-6小时,反应过程中不断分水,并不断测定酸值直到酸值< 30mgKOH/g时即达到反应终点,停止反应后,降温出料包装,既得含磷-氮的阻燃醇酸树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嘉顺,未经李嘉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5785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