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活性炭连续吸附再生处理焦化废水的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156235.8 | 申请日: | 2018-0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945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03 |
发明(设计)人: | 张雄文;金学文;裘慕贤;周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宝武炭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28 | 分类号: | C02F1/28 |
代理公司: | 上海集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54 | 代理人: | 王月珍 |
地址: | 200941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活性炭吸附塔 活性炭再生炉 活性炭 吹送装置 焦化废水 连续吸附 生化出水 洗涤装置 再生处理 膜处理 再生炭 外排 冷却 活性炭再生 膜处理工艺 生化沉淀池 环境友好 焦化工艺 盐类物质 有效结合 运行成本 出料端 进料槽 进料端 再生炉 储槽 新炭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活性炭连续吸附再生处理焦化废水的系统及方法,包括:设于前道的生化出水处理,及设于后道的外排或膜处理,还包括:设于生化出水处理与外排或膜处理之间的活性炭吸附塔,沿活性炭吸附塔的出料端依次连有再生炉进料槽、活性炭再生炉和再生炭吹送装置,再生炭吹送装置再通过新炭储槽与活性炭吸附塔的进料端相连;所述活性炭再生炉还连有冷却洗涤装置,所述冷却洗涤装置还连有生化沉淀池。本发明不额外增加盐类物质,环境友好,对膜处理工艺无不良影响,又可与焦化工艺有效结合,降低活性炭再生工艺的运行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焦化废水的生化处理技术,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利用活性炭连续吸附再生处理焦化废水的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焦化废水生化处理工艺大多为生化-物化混凝处理-外排或膜处理,其中,虽然生化处理降解了大部分的可生化处理的有机物,而一些长链、苯环的难以生化处理和有毒性的有机物生活难以处理,这些有机物就需要使用物化手段来处理,一般物化手段多是添加混凝药剂或是氧化剂、臭氧等方法,将有机物进行去除。但在这个过程中添加混凝剂会造成较多离子物质进入废水,甚至需要反复调节PH值来强化废水处理效果,相对药剂消耗较大,且过多盐类离子进入废水,不利于后续膜处理工艺,故排放后对自然水体有影响,同时氧化剂的使用会对造成氧化损坏膜元件的风险。臭氧是近年来兴起的废水处理方法,其通过通入臭氧利用氧化性来去除有机物,优点是不增加离子物质及对自然水体较友好,但缺点是相对投资及运行电耗较大,容易受来水水质波动影响处理效果,臭氧不可避免的泄漏对周围设备和人体有不利影响,对大气环境有危害。所以,上述这三种主要物化处理方式均存在弊端。
另外,还有一种就是活性炭固定床吸附方式去除有机物,该方法初期效果较好,但随着活性炭吸附饱和后,出水水质日益变差,需要将过滤器停下进行活性炭的更换,换下的活性炭废弃或者再生。但是,该方法出水水质不稳定,活性炭更换工作量大,且再生或废弃活性炭费用均较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活性炭连续吸附再生处理焦化废水的系统及方法,不额外增加盐类物质,环境友好,对膜处理工艺无不良影响,又可与焦化工艺有效结合,降低活性炭再生工艺的运行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一种利用活性炭连续吸附再生处理焦化废水的系统,包括:设于前道的生化出水处理,及设于后道的外排或膜处理,还包括:设于生化出水处理与外排或膜处理之间的活性炭吸附塔,沿活性炭吸附塔的出料端依次连有再生炉进料槽、活性炭再生炉和再生炭吹送装置,再生炭吹送装置再通过新炭储槽与活性炭吸附塔的进料端相连;
所述活性炭再生炉还连有冷却洗涤装置,所述冷却洗涤装置还连有生化沉淀池。
所述的活性炭吸附塔出料端与再生炉进料槽之间还设有洗盐槽。
所述的再生炉进料槽与活性炭再生炉之间还设有螺旋去水器。
所述的冷却洗涤装置,包括:预冷却器,及与其相连的洗涤塔,预冷却器与活性炭再生炉相连。
所述的活性炭再生炉与再生炭吹送装置之间还设有急冷塔。
另一方面,一种利用活性炭连续吸附再生处理焦化废水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焦化废水进入活性炭吸附塔,并与塔内活性炭逆向接触,使焦化废水中的大部分有机物被活性炭吸附得以去除,吸附后的焦化废水再从活性炭吸附塔流出至下一道工序;
S2.活性炭吸附塔内的活性炭每间隔数小时排放一次,然后加入再生炭,排出的活性炭进入再生炉进料槽,再通过螺旋去水器将活性炭送至活性炭再生炉内进行再生处理;
S3.活性炭再生炉再生处理后的活性炭通过再生炭吹送装置排出至新炭储槽,由新炭储槽将再生处理后的活性炭送至活性炭吸附塔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宝武炭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宝武炭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5623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