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耐热聚氯乙烯管件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155726.0 | 申请日: | 2018-0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841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10 |
发明(设计)人: | 赵红磊;李明;宋科明;谢铖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南联塑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27/06 | 分类号: | C08L27/06;C08L33/04;C08L51/04;C08L23/30;C08L23/06;C08K13/02;C08K3/34;C08K3/36;C08K3/22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禹小明 |
地址: | 571299 海南省*** | 国省代码: | 海南;4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管件 耐热聚氯乙烯 制备 加工改性助剂 抗冲击改性剂 耐热改性剂 活性纳米 耐热性能 热稳定剂 无机粒子 增强填料 分子链 润滑剂 树脂粉 微米级 相容剂 颜料 组份 粒子 | ||
本发明涉及管道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耐热聚氯乙烯管件及其制备方法。所述耐热聚氯乙烯管件,包括以下组份:粘度为118~117 mL/g的SG5型PVC树脂98~105份,热稳定剂1.0~5.0份,润滑剂0.5~6份,抗冲击改性剂1~10份,加工改性助剂0.2~4份,耐热改性剂5~25份,增强填料2~15份,相容剂1~10份,颜料0.1~4份。相同等级的SG5树脂粉,保持管件的机械强度,微米级片状无机粒子以及活性纳米粒子加入改变分子链的运动情况提高管件的耐热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管道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耐热聚氯乙烯管件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硬质聚氯乙烯(PVC-U)通用管材、管件是国家建设部于九十年代开始推广使用的一种产品,与镀锌钢管材、铸铁管件相比有质轻、价廉、耐腐蚀,流速快和安装方便等优点,是理想的建筑给排水管换代产品。目前,PVC-U管材采用SG5型PVC树脂,性价比较高,而PVC-U管件为了保证注塑加工的顺利进行,普遍采用低于管材树脂1-2个等级的SG7或SG8型PVC树脂,结果牺牲了管件的机械强度和耐温性,一旦给、排水温度稍高就会在管件接头处出现漏水现象,影响管道系统的使用寿命。
现有中国专利公告号CN101696306B 、CN 102863711 B和CN 103289223 B公开了三种耐热PVC 管材,都是采用PVC 与CPVC 共混的方式来提高PVC 管材的耐热性能。但CPVC热稳定性不好,对设备有严重的腐蚀作用,如果用于先造粒再注塑的PVC-U管件上,会造成加工性能劣化,甚至要更换生产设备才能满足加工要求,成本提高不少。
现有中国专利公告号104927242A提供了一种高耐热抗冲PVC管材及其制备方法。采用改性纳米碳酸钙来提高PVC管材的耐热性能,但纳米碳酸钙加入份数较多,对PVC体系的加工性能影响较大,尤其对于管件体系,并且纳米碳酸钙改性中是否会残留过敏性试剂,专利并无给出相关信息,不利于制造环保给、排水管材。
目前,PVC-U管材采用SG5型PVC树脂,性价比较高,而PVC-U管件为了保证注塑加工的顺利进行,普遍采用低于管材树脂1-2个等级的SG7或SG8型PVC树脂,结果牺牲了管件的机械强度和耐温性,一旦给、排水温度稍高就会在管件接头处出现漏水现象,影响管道系统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聚氯乙烯管件耐热性差的问题,提供一种耐热性聚氯乙烯管件。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所述耐热性聚氯乙烯管件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耐热聚氯乙烯管件,包括以下组份:粘度为118~117 mL/g的SG5型PVC树脂98~105份,热稳定剂1.0~5.0份,润滑剂0.5~6份,抗冲击改性剂1~10份,加工改性助剂0.2~4份,耐热改性剂5~25份,增强填料2~15份,相容剂1~10份,颜料0.1~4份。
采用SG5型PVC树脂粉,替代普遍采用低于管材述树脂1~2个等级的SG7或SG8型PVC树脂粉,可以保证管件的机械强度和耐温性。采用118~117 mL/g的粘度更有利于加工,合适的粘度使改性剂、抗冲击改性剂以及增强填料等进入到PVC分子链之间阻碍分子链的运动,提高管件的耐热性能。
优选地,热稳定剂为不含重金属的无毒钙/锌稳定剂。
优选地,所述润滑剂为石蜡、聚乙烯蜡、氧化聚乙烯蜡、脂肪酸酯蜡或金属皂中的一种或几种。
优选地,所述的抗冲改性剂为氯化聚乙烯(CPE)、聚丙烯酸酯类(ACR)、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或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苯乙烯三元接枝共聚物(MBS)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优选地,所述加工改性助剂为丙烯酸酯类化合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南联塑科技实业有限公司,未经海南联塑科技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5572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