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页岩油藏多级裂缝导流能力优化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154463.1 | 申请日: | 2018-0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8542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2 |
发明(设计)人: | 黄波;曹忠祥;周广清;陈勇;李明;张潦源;张子麟;卢娜娜;李潇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21B43/26 | 分类号: | E21B43/26;E21B47/00;G06Q50/02 |
代理公司: | 济南日新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24 | 代理人: | 刘亚宁 |
地址: | 257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页岩 油藏 多级 裂缝 导流 能力 优化 方法 | ||
1.一种页岩油藏多级裂缝导流能力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复杂裂缝改造体优化,获取页岩油藏储层特征,根据油气渗流力学理论,将复杂裂缝改造体等效为高渗透体,模拟不同参数下的压后产量,根据产量优化改造体的体积和渗透率;
S2,获取页岩油藏储层渗透率、结合步骤S1得到的改造体的体积和渗透率,利用公式(Ⅰ)获取等效裂缝体积与等效裂缝渗透率的关系曲线,根据关系曲线的拐点确定最优等效裂缝渗透率;
式(Ⅰ)中,V和Vf分别为改造体积、等效裂缝体积,m3;Km和Kf分别为改造体、页岩油藏储层和等效裂缝渗透率,D;
S3,将步骤S2计算得到的最优等效裂缝渗透率,利用公式(Ⅱ)确定等效裂缝导流能力;
Fe=Kfwf (Ⅱ)
式(Ⅱ)中,Fe为等效裂缝导流能力,D·cm,wf为等效裂缝宽度,cm,取0.8-1.2mm;
S4,根据步骤S3得到的等效裂缝导流能力,根据区块微地震监测数据确定次裂缝与主裂缝数量的比值α1、微裂缝与主裂缝数量的比值α2;计算多级裂缝导流能力;
步骤S4中所述的多级裂缝导流能力的计算方法为:提出关于等效裂缝导流能力Fe、主裂缝导流能力Fp、次裂缝导流能力FIs、微裂缝导流能力FIIs、次裂缝与主裂缝数量的比值α1、次裂缝与主裂缝缝长的比值β1、微裂缝与主裂缝数量的比值α2、微裂缝与主裂缝缝长的比值β2、自支撑裂缝与支撑裂缝数量的比值α、自支撑裂缝与支撑裂缝缝长的比值β为参数的公式,得到关于主裂缝导流能力Fp、次裂缝导流能力FIs、微裂缝导流能力FIIs的函数,计算最优多级裂缝导流能力;所述的公式包括式(Ⅲ)、式(Ⅳ),如下所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页岩油藏多级裂缝导流能力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的关于主裂缝导流能力Fp、次裂缝导流能力FIs、微裂缝导流能力FIIs的函数,绘制得到关于主裂缝导流能力Fp、次裂缝导流能力FIs、微裂缝导流能力FIIs的三维曲面图,图中的凹点的坐标值即为最优多级裂缝导流能力。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页岩油藏多级裂缝导流能力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自支撑裂缝与支撑裂缝数量的比值α、自支撑裂缝与支撑裂缝缝长的比值β的取值根据实际区块微地震数据统计得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页岩油藏多级裂缝导流能力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自支撑裂缝与支撑裂缝数量的比值α、自支撑裂缝与支撑裂缝缝长的比值β的取值分别为20和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页岩油藏多级裂缝导流能力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次裂缝与主裂缝数量的比值α1、微裂缝与主裂缝数量的比值α2的取值分别为2和2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54463.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